许多因素可能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包括但不限于:
黑客攻击:黑客利用各种手段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窃取信息或破坏数据。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可以自我复制并传播,破坏系统或窃取敏感信息。
内部人员威胁:内部员工可能因疏忽、恶意行为或被外部势力利用而造成信息泄露。
钓鱼攻击:通过伪装成可信实体诱骗用户提供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信用卡号等。
社交工程:利用心理操纵技巧获取敏感信息或访问权限。
物理安全漏洞:如丢失设备、未授权访问物理存储介质等。
法律与合规风险: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导致法律制裁及声誉损失。
供应链攻击:通过污染软件或硬件供应链来植入后门或恶意代码。
设备故障:硬件老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
缺乏安全意识:用户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会对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
A.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
B.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
C.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D.黑客行为
ABCD
) 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 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 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
(6) 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 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