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收心指南
家长、学生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经历较长假期或休闲时光后,一旦马上进入工作、学习状态,会在心理和行为层面出现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况,需要调整过渡才能找到学习和工作的节奏。这是正常的适应性过程,但如果在开学前的准备越充分,就越能有效缓解开学焦虑。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能顺利从“暑假模式”转换到“开学模式”,从容而自信地迎接新学期,暑假剩下的时间里要慢慢开始收心,为新学期做准备啦!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收拾心情,调整状态,摆脱“暑期综合征”,适应秋季开学的生活学习节奏,教育君已经整理好一份开学“收心”指南,一起来看——
家长必读指南
简单四步帮助孩子收心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同时,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
给家长朋友们提供4个“收心锦囊”,帮助孩子轻松回归状态!
调整作息
和“赖床”说拜拜
✔ 小闹钟来帮忙:让孩子选一个喜欢的闹钟,固定时间起床(比如从8点慢慢调到7点),早上可以放轻柔的音乐或拉开窗帘,用自然光唤醒身体。
✔ 白天动一动:每天安排30分钟户外运动(跳绳、跑步、骑自行车),既能消耗精力,又能让孩子晚上睡得更香。
✔ 饮食“轻”一点:减少零食和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让肠胃提前适应开学后的三餐规律。
✔ 开学仪式感:通过收拾文具用品、购置书籍等方式,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手机“断舍离”
告别“屏幕依赖”
✔ 约定使用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计划表”,比如“每天饭后玩30分钟”,时间一到就主动放下。
✔ 用“替代活动”转移注意力:推荐孩子读绘本、拼积木、画画,或者全家一起玩桌游,让有趣的事情填满“无手机时光”。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
✔ 不说教:多和孩子聊聊学校和同学的趣事,让孩子在新学期对学校和老师、同学充满向往和期待。
温故知新
让学习“慢上线”
✔ 作业“回头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检查暑假作业进度,重点关注“是否完成85%以上”“书写是否认真”。
✔预习“小任务”:开学前这段时间,让孩子每天花20分钟读一本课外书、练5分钟生字,慢慢为开学做准备。
✔ 制定新学期计划:计划要全方位。除了学习上的目标,生活方面的目标也可以适当设立。应精确每个计划的执行时间、考量标准、每天完成数量。要保证目标不会超出孩子的能力界限,避免将来学习或兴趣变成负担的状况。
心理“加油站”
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 聊聊“校园趣事”:和孩子回忆上学期的好朋友、喜欢的老师,或者一起想象新学期的新教室、新课本,唤起孩子对校园的向往。
✔ 正面“心理暗示”:多说“你准备得这么充分,开学后表现一定会很棒!”“妈妈相信你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用鼓励代替催促。
收心不是“命令”,而是“陪伴”。请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焦虑——如果孩子偶尔抵触,不妨抱抱ta,告诉ta:“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自然会更愿意主动调整状态。
同时,对于孩子状态的回归,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学生必读指南
自我积极调整,迎接开学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顺利通过开学过渡期最为关键,只有及时收心,排解开学前的焦虑,才能更好地跟上新学期进程。可以试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主动收心:
调整作息,规律生活
✔ 提前调整生物钟:开学前早睡早起,调整饮食习惯,按时吃三餐,保证营养均衡,这样才能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 认真检查作业:把假期作业全部拿出来,一项一项仔仔细细地检查,看看有没有忘记做的或者做错的地方。要是发现问题,别害怕,赶紧去问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把作业做得漂漂亮亮的,用最好的样子迎接新学期。
只要坚持,过一段时间不适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备齐学习用品,营造仪式感
开学前,不妨来一次仪式感满满的购物吧——必要的工具书、教辅资料,好用趁手又好看的笔、本子等文具,通过备齐学习、生活物品的方式,从心理上告诉自己准备开学了。
回到家后,把自己的书桌收拾干净,摆放好学习用品,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在书桌上放一些绿植,让学习空间更加温馨。
此外,还可以提前将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净,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一想到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就不想去学校?不妨给自己持续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接受开学这件事:开学是成长的新旅程,每一个新学期都充满了新知识、新朋友和新机会。可以试着在心里告诉自己:“开学啦,我又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还能学到好多有趣的东西,真期待!”用这些开心的想法把不想开学的小情绪赶跑。
✔ 制定小目标:可以给自己制定新学期小目标,比如每天阅读半小时、学习一项体育技能等。这些小目标不要太难,要让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每完成一个目标,都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学习的动力也会越来越足。
新学期,新开始
家长、孩子一起行动起来
在新的起点快乐启航吧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