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
银河轻泻 星辰低语
情意与浪漫不可辜负
在近期新入职的老师中
有一对情侣走过爱情长跑
给出自己的答案
从大学同学到长相厮守
有着怎样的故事?
欢迎走进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与官微
共同开设的“我来中南当老师”栏目
聆听“新中南人”们的故事
教师简介
左为郭斌,右为何丽萍
何丽萍,甘肃人,兰州大学本科及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2021),德国波恩大学博士后(洪堡学者)。2025年3月起任中南大学特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强子物理及相关有效场论。
郭斌,江西人,兰州大学本科及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2021),巴黎萨克雷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博士后。2025年3月起任中南大学特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弦理论、黑洞微观态。
育人理念
因材施教,培养与保护兴趣
Q
两位老师是什么时候开始想成为高校老师的?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何丽萍:小时候,我曾希望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觉得老师的工作轻松有趣。高中时代,受一位讲课生动有趣的物理老师的影响,我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选择了物理专业。大学期间接触到粒子物理,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上世纪50年代实验发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强子,盖尔曼等人通过对一些简单规律的归纳并把数学中群论的语言引入到粒子物理中,发现他们都是由更基本的夸克组成,这让我感到既震惊又充满兴趣。加之喜欢理论物理研究的自由,所以选择从事粒子物理理论的研究。我在研究生期间计划未来成为一名高校教师能够继续相关研究工作。
郭斌:小时候,我有机会阅读了不少动植物方面的科普书籍,渐渐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大学初期,由于当时信息有限,我零散地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方向并不明确。直到大三时,我后来的硕士导师推荐我学习量子场论。尽管它是现代理论物理的基础内容,但对当时的我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也让我逐渐对理论物理产生了兴趣。在之后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在多位师长,尤其是博导的指导与鼓励下,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计划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我的几位导师在教学和育人方面都非常有建树。希望从他们那学到的经验和自己的一点经历能够帮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Q
两位老师为什么选择中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何丽萍&郭斌:中南大学的考核体系较为人性化,为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稳定和有利的环境,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物理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学校人事处的老师也积极与学院沟通,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了合理的考核标准,避免了“一刀切”的做法,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此外,长沙与许多一线城市相比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Q
做科研是一条既快乐又辛苦的道路。两位老师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科研故事吗?
科研工作并不总是充满趣味,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往往进展缓慢、挑战重重,既有令人沮丧的时刻,也伴随着大量枯燥而繁琐的工作。在俄亥俄的时候,我们也时常看到有老师皱着眉头走过走廊,听到对面老师办公室传出的叹息声。
有一次,我(郭斌)因一个计算错误反复检查了几个月,中间也用了很多种办法验算,最终才发现只是中间一个符号错了。这个错误的发生也是因为用了一些不恰当的工具导致的,所以比较隐蔽。尽管过程艰辛,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掌握了许多技术,我认为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方式比直接接受知识更为深刻有效。后来,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有人提出了一个和弦关联函数有关的猜想,但无论是报告人还是在场的专家都觉得难度太大无法证明。而我在先前检查那个头痛的错误时积累的一些相关技术在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帮助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段经历让我体会到,有时那些科研中看似是“弯路”的经历也会在日后的某个时刻成为助力。
我(何丽萍)在研究重离子碰撞产生的强子气体时发现,尽管通常认为在膨胀末期强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但我此前在研究运动学奇点中的经验表明,此时某些奇点仍可能导致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并改变强子气体的组分。这使我们发现了一些超出传统理论预期的效应。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有时应敢于思考与尝试,并将已有的想法和知识迁移应用到不同的问题中。
Q
二位老师是怎么认识的?什么时候步入婚姻?夫妻一起从事科研工作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科研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一起克服困难?
我们本科都就读于兰州大学,有一次我们在本部参加实验时偶然碰到了。由于假期校车停运,我们就一起去校外找班车回新校区,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后来,我(郭斌)为了早上在食堂“偶遇”,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在美国读博士期间,我们结婚了。
夫妻两人都从事科研工作,经常会面临异地的挑战。出国的前两年,我们分隔在两个不同的城市,距离很远,只有假期才能见面,但后来到了同一所大学读博。进入博士后阶段我们也面临异地的问题,但我们选择了靠的比较近的两个城市,每个月都在德国和法国之间往返一到两次。我们也因此坐了很多趟的火车。这段频繁的跨国旅程,也成了我们人生中很特别的一段回忆。
这些年来我们一路走来,其实一直在面对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好在能掌握的部分还挺多的。我们一直把感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也许因为这样,才能有幸走到一起。
Q
对于即将开启的教学科研之路,两位老师有什么规划?
在教学方面,我们希望为有兴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更多学习与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并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我们觉得在教学或科研指导中,保护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是很重要的。我(郭斌)的博导非常鼓励提问题,告诉我们“没有蠢问题”。每次去问问题时,他都会先夸这个问题问得好(实际上可能并不好),然后从头慢慢铺垫给我讲解。有的问题问过不止一次,他都耐心地给我重新讲。常常还把我的不是问题的问题引到一个真正的问题上。这对我建立科研上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在科研方面,我们打算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尝试扩展研究范围,并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非常希望感兴趣的同学能够联系我们。
Q
二人理想中的学生是什么样的?
有兴趣、有想法、踏实肯干、敢于尝试。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能够发掘长处、找到兴趣,享受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Q
请您为学生们推荐一本书,并谈谈您的理由。
我们推荐《丁丁历险记》。这是一部诞生近百年的经典漫画,讲述了勇敢正义的丁丁,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勇往直前,探索世界的精彩故事。故事轻松幽默,适合学习科研之余阅读。
期待两位老师在将来
能够在热爱的领域大放光彩
携手并进,共造美好
祝愿大家找到自己幸福
无论怎样,都要快乐呀~
一起为七夕的中南
点亮“赞”
和“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