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正青春 亳州篇
聚青春
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中增加对城市的了解,提升城市吸引力,近年来,团亳州市委聚焦引才留才育才和服务大学生实习实践,通过校地合作、部门协作、市县联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开展各类大学生实践活动。今年以来,依托“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暑期大学生‘三下乡’”“青年人才亳州行”等品牌项目,累计提供岗位2000余个,组织人才行及“三下乡”活动50余场,吸引61所高校、近3000名青年学子来亳实践,为亳州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多方联动 深挖实践潜力
团市委积极整合“政——社——企”“市——县(区)——乡(镇)”资源,聚力打通“岗位开发”全链条,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平台,让在亳实践学子成为助力城市发展的蓬勃力量。
立体联动,精准深挖岗位需求。采用“团市委牵头,市直单位申报、县(区)协同联动”的动员模式,遵循“按需设岗——网络发布——自主申报——双向选择——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与亳州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发文,面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龙头企业等征集大学生实习实践岗位2000余个。这些岗位涵盖政务实习、企业实践、基层治理、文化宣传、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
多方动员,全面扩大宣传覆盖。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做好岗位征集与宣传工作。线上依托“共青亳州”新媒体平台,广泛发布岗位征集公告;线下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会组织下发征集通知,全方位摸排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依托“共青亳州”新媒体平台,发布三期岗位信息,并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市驻外团工委广泛宣传、动员报名。同时,结合实践岗位需求,定点联系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20余所高校,委托高校开展校园宣传,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政企携手,丰富拓展实践资源。与文旅集团、古井集团、康美药业、永刚药业等国企、民企合作,结合亳州产业特色,选定“中药材炮制车间”“中药材标本博物馆”“中药材植物发酵厂区”“酒文化博物馆”“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等特色参观实践点位。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实践,让青年学子更深入地了解亳州特色产业。
多措并举 提升实践能力
为切实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团市委精心组织、多措并举,通过强化岗前教育培训、精准匹配实践岗位、搭建学思践悟平台,助力大学生快速融入岗位、锻炼专业技能、深化实践认知,有效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培训当先,快速融入岗位。团市委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聚焦大学生学习和工作需要,动员各单位开展岗前培训,将市情县情、就业政策、岗位职责、实践纪律、安全工作等纳入岗前培训重要内容,并通过职场体验活动,引导大学生快速了解实习实践单位和岗位,树立正确实习实践心态,快速提升实习实践能力。
精准匹配,锻炼专业技能。各用人单位依托前期学生报名信息,依据其学校背景、专业所长进行人岗匹配。通过安排专人指导,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实践,有效提升专业认知、实践技能、沟通协调能力等,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竞争夯实基础。
学思结合,丰富实践成果。积极动员参与岗位实习的大学生撰写实习感悟,总结实习经验,在总结中进一步提升综合思考、梳理归纳的能力,巩固实习锻炼成果。与来亳实践的高校团队对接,根据各团队专业特色和亳州产业发展、城市宣传等需求,提前约定调研课题,增强实践调研针对性,提升实践调研成果转化率。定期举办“亳揽英才·智汇药都”座谈会,听取各高校青年师生、在亳实践学子对实践活动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从中汲取改进实践工作和助力城市发展的青春智慧。截至目前,共收集相关意见建议、实践感悟、调研报告等89份。
多管齐下 提升实践效力
面对来亳实践大学生及团队,团市委主动上前、贴心服务,构建长效机制,为实践学子毕业后来亳回亳埋下伏笔,将短期实践变为长期合作,招才引才变为双向奔赴,极大地提升了实践成效。
贴心服务暖才,实践队伍不断壮大。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及专属服务群,提供从接站入住、岗位对接、课题指导、企业参观到纾难解困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以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保障服务,为大学生们的实践之路筑牢“暖心后盾”,让每个来亳实践的学子都感受到“亳人不薄”的热情。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多次来亳,来亳实践的学校从2021年的十余所发展至2025年的六十余所,来亳实践人数从不足千人发展至三千多人。
长效机制育才,实践深度不断拓展。积极与来亳实践高校团委合作,丰富实践活动、签署共建协议、建立实践基地、聘请“招才引智大使”等,持续吸引高校学子来亳参观实践,实践路线也从泛泛参观到深钻细研,不断拓展实践宽度、深度,让实践真正成为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本领的平台。
延伸服务留才,实践成效不断提升。人才引进来,还须留得住。团市委从就业创业、婚恋交友、乐享生活等方面着手,带领来亳实践大学生参观创客空间,了解青年创业扶持政策,观看《向往》《青年100》等宣传片,了解城市乐享乐活环境,从发放人才补助及青年驿站政策了解惜才爱才氛围,争取让更多的大学生因兴趣来亳实习实践,因城市魅力来亳就业创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亳实践团队
“‘亳’揽英才 智汇药都”2025年暑期实习实践大学生亳州行活动
实践录
在利辛县永兴镇改厕办与农监站实践期间,我跟随改厕办工作人员走访全镇各个行政村,逐户核查厕所改造的细节,记录群众的反馈与建议,梳理汇总有待改进的问题......当目睹崭新的卫生厕所替代了陈旧的旱厕,听闻老乡笑着说“现在家里干净多了”,我蓦然领悟:那些表格里的数据、报告中的建议,最终都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国家的惠民政策,正是经由一双双沾满泥土的手,落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这段扎根基层的时光,让我在泥土的芬芳中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更在实践中读懂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文华学院 黄 旭
在亳州市教育局计审科实践期间,我参与了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系统学习了教育系统的资产管理规范以及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要点。我认真核对报销账目和资产处置资料,还实地参与了全市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收费的专项审计工作。
这段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基层干部严谨细致、务实笃行的工作作风。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为教育事业的规范运转筑牢坚实根基。
此外,亳州这座城市不仅呈现出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内涵丰富的文化特色,更彰显出蓬勃向上的经济发展活力与巨大潜力。
□武汉大学 刘玉婷
在本次暑期实践中,我在团市委得到了充分锻炼,表达和写作能力均有显著提升。从初稿到终稿的每一次修改,都要求我深入了解现阶段的工作内容。
过去,我看待问题的视角多停留在学生思维层面,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量。所以,初稿中的某些角度未能兼顾到各部门运转等实际情况。此次实践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将“象牙塔”里论文式的写作,转变为能够服务实际、落地实施的行动方案。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以实干展现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南开大学 孟文静
书记说
多措并举架桥梁 三力齐发助成长
□团亳州市委书记 杜 飞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引导青年学子认知社会、服务发展、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有效载体。
团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多措并举为青年学子搭建成长平台。在整合多方资源上下功夫,完善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实习实践保驾护航;在深化校地协同上下功夫,依托“青年人才亳州行”“高校学子返家乡”“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等品牌项目,构建多层次实践体系;在创新活动设计上下功夫,结合高校专业特色与亳州“4662”产业发展规划,量身定制实践路线,助力学子深度了解亳州。
团市委将持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机制,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牵引,促进“青春亳州”与“有为青年”的双向赋能,让城市与青年在相互成就中共创美好未来。
(郭彦 梁溢洋 记者 徐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