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李默禺站上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的讲台,迎来职业生涯中第一个教师节。
10年前的2015年9月,他是这所校园的初一新生,坐在教室中聆听师长教诲。
从讲台下到讲台上,几步之遥,这名21岁的年轻班主任,用整整10年追光而行,以“大道不器,敦品励学”的校魂为引,完成了与母校一场跨越时光的双向奔赴。
10年前的太师附中校园里,李默禺还是坐在教室角落埋头做题的“小透明”。彼时,任金璞老师的陪伴是他成长路上的光,老师敏锐察觉到这个安静少年的可贵:“方向感极明确,知道自己要朝什么目标努力;踏实肯干,哪怕竞争压力再大,也从不急功近利,始终一步一个脚印。”这份沉稳与专注,正是他成长中最生动的注脚。
2018年,李默禺以优异成绩考入本校高中部,靳路军老师接过育人接力棒,成为他成长路上的又一位引路人。课堂上,靳老师那句“学习不要因做不出难题妄自菲薄,也不要因取得好成绩骄傲自满”的叮嘱,让“不卑不亢”的品质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如今更成了他执教时坚守的准则。
任金璞老师“行动大于言语”的教诲、靳路军老师“踏实才能走远”的箴言,在李默禺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两位恩师在讲台上多年的坚守与热情,让他读懂教育的深意——教育者不必囿于固定模式,却需以恒定初心深耕育人之路。大学填报志愿时,在老师与家长的支持下,李默禺坚定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之际,面对多所名校的邀请,他毅然回到母校:“这里有我少年时的回忆,更有恩师践行教育初心的身影。”直到站上讲台,看着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他才真正读懂恩师话语的分量:“教育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用心陪伴。”
如今,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李默禺始终以“大道不器”为指引,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他深知本地英语教学缺乏听力训练的短板,课堂上不仅精准覆盖高考考点,更主动拓展大学英语文学知识、引入国外时事素材:“本地孩子的综合素养仍有提升空间,我不想让他们只盯着分数,更想让他们看到语言背后的文化与世界。”流利标准的口语、工整如艺术品的板书,再加上将热点新闻融入课文、穿插幽默英文段子的教学方式,让他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赵泽齐说:“上李老师的课从不会瞌睡,连走神都舍不得。”
自己曾是班级里的“小透明”,李默禺更懂安静学生的内心。军训期间,学生崔启航情绪低落,他用“未来会有人看见你的优点”耐心鼓励,帮孩子重拾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这是他常对学生说的话,也是他对自己成长的另一种诠释——不仅要鼓励学生勤奋向学,更要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
这个教师节,李默禺收获了最珍贵的礼物:“学生们真诚的认可和成长的痕迹。”“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我很庆幸能回到母校,把曾经收获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从追光的学子到发光的师长,李默禺在校园里,续写着新一代教育者的故事,也让这份跨越十年的教育情怀,在双向奔赴中愈发温暖动人。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周红 李婕
1.闲暇时间,李默禺在图书馆学习。
2.李默禺(中)和任金璞老师(右一)、靳路军老师(左一)共叙师生情。
3.李默禺在上英语课。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武六红摄
下一篇:南京出国留学中介机构排名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