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国内实践
开心田螺
2025-09-15 20:48:50
0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一场以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为核心的教育变革,正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悄然发生并不断走向深入。八年前,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团队启动了跨学科深度融合的项目式学习研究与实践,走过了从理论奠基、学校试点、区域推广到全域生态优化的探索路径。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教育理念的落地,更在课堂层面实现了真实而可持续的变革,为全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系统化的范式样本。

从理念到模式:重塑项目式学习中国话语

最初,国内教育界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解存在偏差,往往将其等同于综合实践或活动课程,忽视了其深度学习与跨学科融合的本质。2017年,桑国元团队开始了本土化的理论探索,重新澄清项目式学习的概念,指出它既立足学科,又超越学科,是一种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深度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五段式”课程模式,即“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控制—项目执行—项目终结”,为项目式学习在中国课堂的落地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框架。这一理论创新为后续大规模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试点:点面结合,激发课堂新生态

2019年,团队将研究重心转向学校实践,联合北京、长沙等地的十所中小学建立试点校。四年间,他们累计组织专题教研活动50余场,开展项目式学习工作坊12期,直接覆盖上万名教师和超过10万名学生。这些学校通过跨学科合作,设计了诸如“城市垃圾分类与可持续发展”“古诗词中的生态智慧”等真实问题项目,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进生活,在探究与合作中实现学科知识的融通。与此同时,团队形成了“校情诊断—体系建设—骨干赋能—课程规划—成果凝练”的循环支持机制,帮助学校逐步形成校本化的跨学科课程体系。这一“点面结合”的策略,使得试点校从零星探索走向系统推进。

区域推广:政策牵引与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

项目式学习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学校的自发探索,更在于区域层面的制度保障。自2021年起,团队先后在北京海淀、西城、长沙芙蓉、成都双流等地与教科研部门合作,构建起“高校理论支持—区域政策保障—学校实践落地”的三元联动模式。北京西城区的“项目式学习基地校”、南宁青秀区的“三级推进机制”,都成为区域推广的典型样本。与此同时,数字技术被深度嵌入项目式学习的全过程。团队研发了P-Cloud资源平台,提供30余门现成的跨学科课程,已吸引超过10万名教师注册使用;同时打造了中国项目式学习大数据平台,收集20余万条教学与学习数据,形成学生素养多维评价体系,为个性化教学与精准反馈提供科学支撑。这些技术手段,让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更加高效与可持续。

全域生态:多元协同,共建共享

经历多年探索,团队在2023年提出“全域生态”建设,推动项目式学习从单一教学方法走向系统性教育生态的全面重构。他们联合高校、教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技术平台,形成多主体协作的教育共同体。这种生态不仅强调课程与资源的共享,还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家庭、社区与学校的联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学习,获得来自多方的支持。在北京海淀的试点学校,项目式学习已不再是零散的课堂活动,而成为贯穿学段、覆盖学科的整体教育方式,带动教师角色的转型与学校生态的全面优化。

研究成果:从“三六模型”到学术引领

八年的探索,团队构建了系统化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项目式学习三六模型”,即围绕设计、实施和评价三大环节提出六项标准,分别回应“为什么做”“如何做”“做得怎么样”的问题。这一模型为中国项目式学习的标准化提供了理论与工具支持。同时,团队出版30部专著,发表近百篇核心期刊论文,编写25部学位论文,建立了覆盖全学段、跨学科的研究谱系。从《项目式学习教师手册》到《50个工具玩转项目式学习》,这些成果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直接使用的实践指南,也为教育学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

教师赋能与乡村教育:让改革惠及更多群体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教师。团队提出“理论准备—循证实践—过程追踪—展示评价—复盘迭代”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倡导“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学习项目式学习”。通过工作坊、研修和跟进指导,教师逐步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同时,团队发起“星火计划”,将项目式学习引入西部12所乡村学校,配套免费课程资源和学术交流平台,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力,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也让教育公平在实践中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团队的研究与实践已覆盖全国21个省份,近200所学校,影响教师上百万人次,惠及数十万学生与家庭。通过CREATE素养测评体系,实证数据显示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责任担当与真实问题解决能力上持续提升,教育改革的成效得到了科学验证。然而,团队也坦言挑战依然存在:部分教师自主创新不足,乡村地区支持薄弱,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支持方面仍有待深入挖掘。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并探索项目式学习与AI的深度融合,推动其从“模式推广”走向“生态自生长”。

从八年前的理念澄清,到今天的全域生态建设,桑国元团队的探索展示了教育改革的另一种可能性:跨学科的边界打破、课堂生态的重构、教师角色的转型与学生素养的提升。项目式学习不再只是一个教学方法,而是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向未来跃升的重要力量。随着更多区域和学校的加入,这一生态的生命力将不断延展,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据人民日报消息,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4次向社会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
我市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 9月13日,我市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顺利完成。全市共报考11433人、2383...
专升本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专升本被称为“二次高考”,也只有一次机会,刚刚开学的新生也都很关心这一块的政策,大家一定不要什么都不...
身边的好老师丨柏雁蓝:35年讲... 教师风采 从一线语文教师到区域学科领航者,文山市第四小学党员教师柏雁蓝扎根讲台35载。她身兼班主任、...
2025宁波前五留学机构推荐|... 2025宁波前五留学机构推荐|宁波实力出众的留学服务机构推荐 2025宁波前五留学机构推荐|宁波实力...
护航开学季 | 点亮金秋校园!... 金秋开学季,安全要先行。为进一步筑牢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
备考2026年湖北专升本怎么找... 在湖北专升本复习过程中,检验复习有效性的直接方法是进行模拟考试。考生可以搜集英语模拟卷和目标院校的专...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的夏令营真题... 那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提起它,有几个关键词闪闪发光—— 🧡985头部高校; 💛未来设计学院...
广州市越秀区小学首次联手办展,... 9月15日上午,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壹号艺术坊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由署前路小学与豪贤路小学联...
岭南国际教育学院好不好?和国际... 又是一年开学季,熙熙攘攘的学生涌入校园,对于学校而言,招生人数显然是一个重要指标,而对于普通学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