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少家长对孩子手机问题棘手和烦恼,我家孩子之前也是对手机完全放不下来。
初中和高中因为手机问题,记不得多少次发生冲突与争吵,摔过也夺过,都无济于事。
反倒是后来想通了,狠下心不管手机时,孩子的手机问题慢慢可控了,也不再沉迷游戏,主动放下手机了。
01
我家孩子小学时没手机,初一和初二上学期没有自己的手机,平时用的是我的手机玩。
初二上学期没有什么手机问题的矛盾,但孩子很迷看电视,喜欢从云视听小电视里看B站里的视频。
因为看电视太沉迷,气得我连电视都碎过,但也没能防控住孩子想玩的心。
到了初二下学期给孩子买了手机,也约定好了规则,前几天还能遵守约定,没过几天就开始无限畅玩模式。
其间尝试了很多方式,苦口婆心讲过道理,也用武力威胁过,还吵过骂过,都没拦住孩子想玩手机和游戏的心。
我一看管不住了,就想着那就不管了呗。总不能因为管孩子和手机问题,把自己气死,还是要保命为上的。
于是,我就狠下心不催不管,看到孩子玩得嗨时,我就出门不在家,跟孩子空间隔离。
反正我看不见的时候,即便心有怨气,但起码不会跟孩子吵起来,也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管不了,就不管。说了不听,就省点力气。放下助孩情结,尊重孩子命运。反正将来能不能考上好的学校,都是他自己的事。自己作的自己受。
当时我的心态就是后退一步,是被迫接纳,因为我没有办法去干预,也试过了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
我选择的是狠心放手和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命运。
被动接受,心里还是不太舒服的,是伤心绝望,也是心灰意冷。
这是初中阶段对孩子电子产品的策略,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也非常清晰孩子沉迷游戏,疯狂刷手机时,吵,催和硬碰硬的夺以及断网,都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狠心放手,睁只眼闭只眼。
02
现在回想起初中时期,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其实还好,是我无法容忍孩子玩超过两小时。
在我的意识和规划中,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要挤出所有的时间用来学习,而娱乐个10分钟或20分钟就足够了。
我对孩子时间管理得越严格,孩子越叛逆,然后玩得就停不下来了,为了不让我生气和吵他,就偷偷摸摸玩。
有了初中阶段对于电子产品管理受挫的经历,到了高中后,我对于电子产品几乎是开放态度,不在规定时间,大部分时间也不再收手机了。
一方面是进入高中后,我意识到了要对孩子课题分离,也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孩子包办与管理太精细了。
另一方面,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已经不是那个还能驾驭的初中生了。
我也乐得清闲,将学习课题和电子产品的管理权与自主权交还给孩子。
放权与放手,也不是完全随便孩子玩个嗨,对孩子的电子产品还有个大方向的约束:
白天不限制使用,完全自由,晚上12点前是必须要将手机放下了。
为了不引起孩子对我收手机的抗拒,我让他睡前把手机放在客厅或我的房间。
孩子大部分时候能够按照我们的约定,12点前就能放下手机,偶尔没在12点前放下手机,我只是提醒下次不允许了,也没有上纲上线批评。
不过高二上学期厌学那一段,不写作业,也不提学习的事,每个周末都是玩到一两点,有时聊天,有时打游戏,有时刷视频。
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看到孩子沉迷游戏和手机,每天情绪跌宕起伏,我也比较痛心。
但更多是理解孩子背后的动机与需求,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也只能接纳。
过程对我也是比较煎熬的,但还是克制管不动还硬管的心,做到了狠心与放手,任孩子去试错,去碰壁,去摆烂,在游戏与手机中即时满足。
一边努力将重心拉回自己身上,一边学习与自我成长,一边等待孩子止跌反弹。
03
那一个学期,对我来说是痛苦的记忆,也是成长的契机。
在管不了孩子,任孩子在手机与游戏放飞的一个学期,我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听课,复盘,提升自己的心力与心理能量。
有一个清晰的声音与方向,告诉我:
平常态看待电子产品,不把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狠下心让孩子自主安排,做到课题分离和关键点把控。
学习和电子产品,都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我只能提醒,不能过度参与与干涉。
但我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眼下我管不了不代表我一直不管,只是当下我更需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心态与能量激活。
要狠下心,眼见孩子碰壁,眼见孩子掉坑,眼见孩子沉迷,也不能制止和纠正。
因为孩子此时拗在自己的情绪里,只能允许他横冲直撞,允许他任性和犯错,等他头破血流的那一刻,才会回头。
而我要做的是,在他回头的那一刻,以十足的状态与充沛的能量,帮助孩子迅速调整和纠错重启。
事实证明,我这个选择与策略无比正确。
当孩子想学习时,想自发改变时,觉得学习对自己很重要,并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人生课题时,手机自然而然就断舍离了,游戏也慢慢就卸载不想玩了。
这漫长的恢复过程是自驱力的慢慢激活与修复,是妈妈狠心放手,允许孩子试错后,孩子自我负责与自我承担。
耐心与无条件的爱像一股源头活水,总会在孩子的内心润泽与流动,直到流通那一刻。
上一篇:探索世界 赋能成长——国关学子完成2025赴欧实地践学交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