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为此,我们找到了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新教材电子书教材的全部内容,以高清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七年级历史聚焦中国古代史学习,纵向贯穿从史前文明到明清时期的漫长历史进程,横向涵盖各阶段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文化成就等核心内容。下面按教材上下册的章节划分,结合 “时代特征 + 关键知识点” 的逻辑,帮你清晰掌握整体框架:
一、七年级上册:从文明起源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 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原始社会
这一阶段聚焦 “人类起源” 与 “早期文明萌芽”,核心是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原始社会的发展脉络:我国境内已发现的远古人类中,元谋人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掌握了打制石器与使用天然火的技能,山顶洞人则已学会人工取火与磨制技术;原始农业兴起后,河姆渡人(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为特色,半坡人(黄河流域)则擅长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此外,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的发掘见证了早期文明的曙光,炎黄部落通过阪泉之战融合、涿鹿之战击败蚩尤,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与社会转型
本阶段以 “王朝更替” 与 “制度演变” 为核心,展现从奴隶制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夏、商、西周依次更替,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商朝因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此)与青铜文化(如司母戊鼎)闻名,西周则通过分封制巩固统治。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加剧 —— 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先后崛起,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推行变法(以商鞅变法最具代表性),推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思想领域呈现 “百家争鸣” 的繁荣局面,孔子(儒家,主张 “仁” 与 “礼”)、老子(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等思想家的主张,对后世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 “国家统一” 与 “统治巩固”:秦国通过长期战争完成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始皇推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秦末因暴政引发农民大起义,随后刘邦建立西汉,“文景之治” 开创汉初安定局面,汉武帝通过 “推恩令” 削弱诸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思想,进一步巩固大一统格局。东汉虽延续统治,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此外,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张骞通西域为起点),成为沟通中外文明的重要纽带,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本阶段的突出特征是 “政权更迭频繁” 与 “民族大交融”: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短暂统一后,因内部动荡与北方各族内迁走向灭亡,东晋在江南建立政权,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北方则历经十六国战乱后,北魏等北朝政权先后统治,其中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加速了北方民族交融。科技文化领域也成果丰硕,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的成就,代表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先进水平。
二、七年级下册:从繁荣开放到统一巩固与社会危机
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封建盛世
这一阶段是中国古代史的 “黄金时期”,核心是 “国家强盛” 与 “开放包容”: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但因暴政短暂而亡;唐朝建立后,历经 “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善于纳谏)、武则天统治(承前启后),至 “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达到鼎盛。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对外交往频繁,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经,成为中外友好的象征。文化领域更是辉煌,赵州桥(李春设计)、雕版印刷术(《金刚经》)代表科技成就,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颜柳书法、阎吴绘画则展现了艺术魅力。
2.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政权并立
本阶段的核心是 “经济格局变化” 与 “民族政权互动”:北宋建立后,与辽、西夏形成并立局面,南宋时期则与金对峙,民族政权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如澶渊之盟)。经济上,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宋代南方农业(占城稻推广)、手工业(景德镇瓷器)、商业(交子出现)均远超北方;宋代社会风貌鲜活,衣食住行体现市民生活特色,瓦子、勾栏是娱乐场所,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蒙古崛起后,先后灭金、南宋,建立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影响后世行政区划),加强对西藏(设宣政院)、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融。科技文化方面,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的应用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等)是文学领域的代表。
3.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社会危机
这一阶段呈现 “巩固与危机并存” 的特点:明朝建立后,为加强君权,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与锦衣卫;对外交往中,郑和七下西洋展现了航海实力,而戚继光抗倭则抵御了外来侵略。清朝进一步强化君主集权,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在国家统一方面,收复台湾(郑成功)、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加强对西藏(设驻藏大臣)、新疆(平定叛乱、设伊犁将军)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疆域。经济上,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有所发展,但 “闭关锁国” 政策限制了中外交流,阻碍了社会进步。文化领域,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成就突出,紫禁城(故宫)、明长城则是建筑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