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才两三年的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就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还记得考研报名人数最巅峰的那年是2023年,人数一度达到了474万,本以为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涨,直到逐渐突破500万大关。
但物极必反的道理在考研这件事上也一样存在,从2024年的人数首次下跌,再到今年的388万,考研人数大幅度下跌的背后,原因或许很复杂,但本质却非常简单——考研已经不划算了!

网上有一名大三的女同学吐槽了自己宿舍的现状:宿舍一共有6个人,现在已经没人考研了,6个人全都在备考公务员,甚至就连辅导员也看清了现实,劝她们:
女孩考什么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还不是一样要考公务员,不如本科直接考公,一步到位去上班,不仅稳定光鲜,关键是社会地位也高,更重要的是,作为过来人,辅导员还看到了公务员岗位的另一大优势。

那就是在相亲市场上的优势,女孩上岸公务员,工作稳定且轻松不累,相比那些在私企打拼的、以及研究生毕业再开始研究人生大事的,更容易找到好婆家,本科毕业上岸公务员+找了个好婆家,这妥妥的就是人生赢家。
大学辅导员的一席话虽然扎心,但也是当下最现实的考量,为啥现在考研的人数下跌了?考公的热度却依旧高涨?这就是原因所在,不少研究生毕业的同学们发现:自己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好工作。

无奈只能继续把目标放在考公上,再跟那些本科毕业就筹备考公并且顺利上岸的同学一比,不少研究生都怀疑自己考研是“走了弯路”,既然最后的归宿都是考公,自己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考公呢?
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一些同学就会觉得,自己用了两三年的时间读研,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现在研究生的学费可不低,再加上部分名校不再给专硕提供宿舍,读研的成本也就更高了。

而多数大学生一开始想要考研,其实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想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可当他们看到学长学姐们研究生毕业后,不是起薪不足6000元就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逐步看清了现实。
就当下的就业市场来看,选择公务员这条路,无论是稳定性还是福利待遇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如果就凭借这一点就否定考研的选择,那也的确有失偏颇。

一个人的选择是否正确,关键不在于别人怎么选,而在于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大趋势变化去判断个人决策的对与错,就像评论区一些网友说的,先考研究生再考公务员也有好处。
本科考公多半只能选择区县和乡镇机关,市级以上的岗位只有极个别单位才会考虑本科生,且报考的条件也非常严苛,若想在体制内谋求更好的发展,先考研再考公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这条路仅限于那些想追求更好岗位的同学们,如果一些同学选择考公只是想要一个稳定的发展,不在意岗位是乡镇还是市级的话,那本科毕业就考公才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也有人觉得大城市考研、小城市考公,细想也不绝对,归根结底,大四选择考研、考公、还是就业,看的不是自己身处何种环境,而是看个人发展的诉求,无论怎么选,路都在自己的脚下,脚踏实地终究不会出错。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