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一年能做多少事?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文分享了该校2024级本科生姜郑康的学习经历。
入学一年多以来,姜郑康平均学分绩98.797,连续两学期年级排名前1%,以99.5分、全国第七名的成绩拿下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同时,作为问天讲师团负责人,他与薪火笔记社等学生组织联动,开展复习讲座等10余类活动近百次,一年内服务同学超11000人次,累计志愿时长达617小时。
从零起步 拿下全国第七
姜郑康从小热爱数学,没有参加过数学竞赛一直是他高中时的遗憾,录取到哈工大未来技术学院后,他一直希望有机会迎接新的挑战。
高考后的暑假,学校公众号上的数学先修信息吸引了他。打开学校微积分线上课程,数学学院尹逊波教授清晰有趣地讲授让姜郑康沉浸其中。遇到难题时,他在学校问天讲师团建立的先修课答疑群里提问,也得到学长学姐的耐心指导。
群里有人建议“如果想参加竞赛,可以找尤超老师”,于是,姜郑康通过邮件联系到尤超老师,尤老师建议姜郑康好好学习微积分,打好基础。
整个暑假,姜郑康便跟着尹逊波老师的微积分先修课程和尤超老师的视频课程一点点自学。
当时的姜郑康还没有教材,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题,他就暂停下来思考一会儿,想通了再继续播放,等老师解题后再摘录整理到笔记本上。“开学后我不仅通过了微积分考试,成绩还超过了90分”,姜郑康说。
选修了尤超老师的数学竞赛指导课后,姜郑康每天坚持坐在第一排,努力跟上思路。
上千道题的训练,最终让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拿下99.5分、全国第七的好成绩。大一学年,他将这份专注延续到每一门课程中,斩获7门满分、17门课程教学班第一,平均学分绩高达98.797。
姜郑康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非数学A类)一等奖等荣誉奖项
从受助到助人
“高中时我就喜欢给大家讲题,到了大学,受到‘问天讲师团’前辈许多帮助,我也选择加入他们。”姜郑康说。
姜郑康的手机相册里,记录着许多珍贵瞬间:有他站在全国领奖台上的身影,也有他在讲台上为同学讲解试题的模样;还有他与多位崇敬的哈工大师者的合影。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如何去讲授、传播知识,更有那种深入思考的‘较真精神’。”姜郑康说。
在学业帮辅志愿者评选现场,姜郑康是唯一脱稿讲课的候选人。这份从容,来自他一次又一次的实战:作为问天讲师团讲师,他主讲讲座6场,一对一帮辅21名同学,录制视频、编写模拟试卷,辐射超4000人次,以联评第一的成绩获评校十佳学业帮辅志愿者。
姜郑康获评十佳学业帮辅志愿者(右一)
考前一周,姜郑康组织的答疑活动每天都有,最早的时候八点前就已经开始,最晚的时候超过了12点仍未结束。“其实这也是我复习的方式。”姜郑康坦言,“通过帮同学梳理,我也能发现自己哪里薄弱,再针对性加强。”
如今,姜郑康作为问天讲师团负责人,与薪火笔记社等学生组织联动,开展复习讲座等十余类活动近百次,一年内服务同学超11000人次,助力蝉联十佳学业支持品牌。
问天讲师团集体备课(左一)
志在人工智能
刚步入大二,姜郑康就已对未来有了初步的规划。
在“离散数学”课堂上,计算学部姜守旭教授说:“要将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国家的战略结合起来。”这句话让姜郑康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他主动联系计算学部赵森栋教授,希望在大语言模型方向开展科研探索。
“以前我只是单纯地享受数学,现在我找到了一个更有价值的方向。赵老师为我推荐了相关书籍,并提醒我打好编程基础。”最近,姜郑康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中取得全国三等奖。
姜郑康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
在学校提供的丰富平台与资源中,姜郑康主动抓住一切机遇拓展边界。今年暑假,他跟随“湾区菁英”粤港澳励学实践团,实地走访高校与领军企业,亲眼见证了技术落地应用的广阔前景。
“期待能早日开始大语言模型相关研究,将所学所思真正投入到实践中去。”姜郑康说。
前路虽远 行则将至
加油 姜郑康!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