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C
启德美本
育见未来
For
Visionaries
By
Educators
从25Fall CA申请数据看
竞争白热化与应对策略
2025Fall美本申请季的硝烟已经弥漫,全球留学家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拼尽全力。
根据Common App(CA)最新发布的中期报告,截至3月1日,申请人数突破139万,申请总量超853万份,人均申请量达6.14所院校。
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而中国学生在经历了三年的申请量下滑后,终于迎来反弹,申请人数同比增长6%。
数据背后,隐藏着哪些申请趋势?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01
25Fall美本申请
趋势深度剖析
1. 申请狂飙: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根据Common App(CA)最新发布的2025Fall申请季中期报告,截至3月1日:
申请人数:
1,390,256人,同比增长4%。
申请总量:
8,535,903份,同比增长6%。
人均申请量:
6.14所院校,较上一申请季增长1%。
申请人数
申请总量
人均申请量
数据表明,申请者普遍采取“广撒网”策略,分散录取风险。
2. 早申激增,常规轮下滑:申请策略分化
早申阶段(ED/EA):
提交申请人数达883,078人,同比增长7%。其中,EA申请量激增17%,ED增长4%。
常规轮(RD):
申请人数下降1%,仅375,595人。
早申阶段(ED/EA)
常规轮(RD)
更多学生选择在早申阶段抢占录取率高地,常规轮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
3. 中国学生反弹:申请量回升
国际申请人:
在国际学生整体数量下降1%的趋势上,亚洲学生逆势增长6%。
中国学生:
申请人数同比增长6%,终结了连续三年的下跌趋势,首次回弹。
亚洲学生申请人数
中国学生申请人数
中国学生申请量的回升,标志着竞争内卷进一步加剧。
4. 公立大学热潮:性价比与录取率的双重吸引力
公立大学申请量:
达4,145,112份,同比增长10%。
仅申请公立大学:
352,211人,远超仅申请私立大学的204,626人。
同时申请公、私立大学:
833,419人,占比超60%。
公立、私立申请量
申请公立、私立人数
公立大学因性价比高、录取率稳定,成为更多申请者的首选。
5. 标化成绩回归:高分成名校敲门砖
标化成绩提交率:
669,910人提交SAT/ACT成绩,同比增长11%。
未提交标化成绩:
720,346人,仅微降1%。
是否提交标化成绩人数
随着宾夕法尼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院校恢复标化要求,标化成绩正在重塑美本申请规则。
02
竞争白热化:
提升录取率的建议
对于志在冲击美国TOP50名校的学子而言,系统化的规划与精准的策略缺一不可。从学术成绩到个人特质,从资源匹配到长远发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学与理性并重。
1、早启动、深耕耘,打造复合竞争力
名校录取的本质是“全人评估”,标化成绩仅是门槛,真正的竞争力来源于学术潜力与个性化特质的结合。学术上保持高GPA并通过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或高阶课程(如AP/IB)展现学术深度;同时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社团管理与特色活动,塑造独特的个人标签。例如,热爱人文的学生可通过非遗传承项目展现文化理解力,未来工程师则可通过机器人赛事证明实践能力。
2、学术为基,稳扎稳打筑牢申请防线
TOP50院校对学术成绩的要求近乎苛刻,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在校成绩(GPA)是学术能力的核心证明,建议优先保障核心课程表现,避免偏科;
标化考试需预留充足备考周期,并通过夏校、学术论文等延伸学习深化专业认知。值得关注的是,名校尤其看重学生在挑战性课程中的表现,文理均衡的选课策略往往比盲目追求课程数量更具说服力。
3、理性择校,让资源与需求精准适配
打破“唯排名论”,从三维度构建择校逻辑:
学术层面:需对比课程设置,如注重通识教育的藤校与专业导向强的理工学院截然不同;
发展层面:需考量资源匹配度,艺术生应重点考察学校的创作空间与展览资源,职业导向学生则需关注校企合作与就业网络;
环境层面:需综合评估地理位置、安全指数与文化氛围。例如,加州院校凭借硅谷生态成为科技爱好者的首选,而纽约院校则坐拥金融与艺术的天然优势。
致未来的美本申请者:
美国本科申请是一场“以终为始”的长跑,早规划是基础,执行力是关键,而清晰的自我认知才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建议家庭定期复盘成长轨迹,将每一段学术经历、每一次活动参与转化为独特的申请叙事,最终在文书中呈现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追梦者形象。
本文图文数据信息来源:common app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