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给爸爸约定的8条家规,当爹的都该看一看!
当相夫教子被认为是妈妈的天职,爸爸就逐渐成了家里的摆设。
少了“父爱”的份量,妈妈会焦虑,孩子也会产生问题。
爸爸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绝对是影响巨大的。
下面是一位妈妈给爸爸约定的8条家规,值得收藏。
1、周末关手机60分钟。
父亲做“低头族”,孩子也会效仿。
孩子需要什么呢?
爸爸周末关手机60分钟,专注地陪自己玩。
晚上吃饭的时候,放下手机,认真关心一天发生了什么。
2、每天至少陪孩子20分钟。
这里有一个“123法则”:
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选择和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一种。
这三件事分别是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父亲的样子,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示范。
3、教孩子教养和礼仪。
缺乏父亲引导的孩子,自控力和社交能力更差。
一个重视为人处事的父亲,才能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4、带孩子运动。
孩子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而这些物质能全面提升孩子的状态。
让孩子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
父亲身上的力量感、空间感、游戏能力,都更适合陪伴孩子运动。
5、学会“倾听”和“道歉”。
男孩是会通过观察父亲对于自己情绪的感受,来解读自己内在的情绪。
这有利于他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和社交关系。
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父亲的温暖和治愈,会让她更懂得如何和异性进行内在情感的连接。
父亲的拥抱,和孩子的肢体接触,也更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6、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夫妻别总当着孩子面吵架,无论谁吵赢了,孩子都会是最大的输家。
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如此一来,孩子才会养成真正的安全感。
7、成为妻子的支持者。
心理学上有一个“手表定律”: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他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
如果戴上两块手表,反而无法掌握时间了。
教育统一成一种声音时,孩子心理也会更健康。
8、和孩子聊“梦想”。
爸爸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引路人。
宽阔的视野,鼓励孩子勇敢尝试,走向更大的世界。
孩子的发展,总是少不了父亲的力量!
一个父亲的意义,其实远远不止赚钱养家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