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查分那天,总分距复试线仅差 3 分,一年日夜泡图书馆的付出化作失落。无数凌晨五点的闹钟、写满批注的真题卷,曾让他以为足够努力就能握住理想入场券,却在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的竞争中折戟。
陷入自我消耗时,女友的视频通话带来转机。女友是西交利物浦学生,已成功拿到 UCL offer,她提议:“为什么不试试留学呢?世界很大,追求远不止眼前的考场。” 这个提议像钥匙叩开封闭的世界。
但留学申请之路充满迷局:院校专业要求各异、文书创作如天书、中介机构参差不齐。他周旋于各大机构,听着 “冲刺 QS 前 50 没问题” 等空泛承诺,因需今年入学、无重来机会而愈发焦虑。
一次返校途中,他用指南者留学 APP 查院校信息,很快接到老师来电。老师结合他的背景和 GPA,给出具体选校方案:冲刺南安普顿大学(利用工科文书审核宽松机制)、保底杜伦大学(录取率稳定保入学)、主申格拉斯哥和利兹大学(课程匹配职业规划)。后续视频会议中,老师展示的冲刺、保底、主申三角模型,贴合实际的详尽规划,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让悬着的心落了地。
3 月,在指南者老师引导下,他逐步完成信息收集、资料获取、证明开具、文书书写、申请投递等环节。3 月 17 日投递完成后,他在电脑前坐了三小时,期盼着邮箱消息带来的是失落还是欣喜。
3 月 30 日,南安普顿的拒信来袭,因最后一年关键专业课未达标,失落感如考研查分时般强烈。次日清晨,利兹大学的 offer 带来温暖,“Congratulations” 字样让沉寂的心有了活气。不久后杜伦 offer 也至,虽 QS 排名符合心意,却像不合脚的皮鞋,让他感到迷茫,默默整理利兹入学资料时,仍会深夜点开格拉斯哥官网回望。
4 月 23 日是格拉承诺回信的截止日,从晚八点起他不时查邮箱,英国大学通常在北京时间 8 - 12 点回信,可午夜钟声敲响,收件箱依旧寂静,失落如潮水漫过心头。凌晨两点,手机震动,先收到传感技术方向的拒信,“Unfortunately” 字样沉重压抑。刷新邮箱时,EEE 专业的 offer 突然出现,像暗夜里亮起的街灯,让他指尖发颤。前一秒为错失传感方向叹气,后一秒被 EEE 的暖意包裹,如过山车般在失落与惊喜间起伏,最终收获利兹、格拉、杜伦三校录取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