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学习焦虑和成长关爱的关键,紧张的补习和自由的玩耍并存,至于鸡娃还是放养?看似两极,却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其纠结输赢,不如在管与放之间找到平衡,让孩子的成长空间更宽阔也更快乐,搜狐号教育【暑期养娃百态】现已完结,一起来看看这个假期是否真的是孩子放假,家长开工?
教育点评官:@伟伟心理说
自然教育家庭暑假计划,两个女儿两只猫的阳台成长记
精彩语录:听着阳台上熟悉的鸡飞狗跳,我咬着半块三明治推开纱门。晨光里,16岁的佳佳正拎着闯祸的三花猫现场普法:“根据《阳台治安条例》第3条,损毁他人财物要劳动改造!”7岁的豆豆怀里抱着小白猫,蹲在菜箱旁辩解:“是番茄先动的手!你看它拿红果子诱惑小猫…”这个种着花和蔬菜的户外阳台,藏着我家暑期不焦虑的秘密武器——让差9岁的姐妹从死对头进化成神队友。不报班不吼娃,全凭两只猫、N箱土和亿点点心机。
今年的暑假出现了转机,因为我家养了两只猫,白猫小果冻和三花猫棉花糖,而且今年我在阳台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还有蔬菜。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两个孩子不仅学习了各种养猫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这不是妥妥的项目式学习吗?教育哪有那么多高大上,孩子蹲在路边观察蚯蚓的背影,比考100分更让我感动。这个暑假,不妨把"鸡娃"改成"陪孩子好好玩个项目",谁知道那个满头大汗研究蚂蚁的小身板里,藏着什么改变世界的超能力呢?
狐选理由:一个阳台、一对姐妹、两只猫,一个有意思的暑假生活实录。
教育点评官:@蓁蓁心理抚养
暑假废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两个字!无数家长正在踩坑
精彩语录:我曾经看到过一项心理学调查:有80%的孩子把“唠叨”列为最讨厌的家长行为,没有之一。这是典型的超限效应:家长的唠叨对孩子的刺激过多、过久,会直接触发孩子的反抗心理。不仅如此,你的絮絮叨叨还会摧毁孩子的三大根基。
其实想要孩子主动学习,真不能唠叨,下面三个方法,是我跟我家Coco实践过,亲测有效的。把唠叨换成暗号、把命令换成选择、把催促换成留白。梁启超一门九杰,他说过: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是福。这个暑假,别再用唠叨塞满孩子的耳朵,给他留些自由成长的缝隙吧。
狐选理由:暗号、选择、留白,看作者给家长支的3个招。
教育点评官:@老王说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
精彩语录:“爸,我背了整整三晚,为什么才考70分?”这样的对话,我们几乎天天能听到。大家好像默认:教育就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塞进孩子的脑袋,塞得越满,越成功。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想聊聊一句老话——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不是填满容器。
考试是现实,但“怎么考”和“怎么学”是两码事。火焰一旦被点燃,孩子主动学的效率,比被动填高得多。小宇后来告诉我:“以前做十道题,我背十道;现在做一道,我能变出十道。”火焰烧起来,容量自己变大,根本不用你死命塞。
狐选理由:通过名言+实例点出管与放之间的平衡之道。
其他同样值得一看的文章:
@婷妈alan:面对家里那个突然变“刺猬”的青春期孩子,是不是常觉得手足无措?你说东他往西,你多问两句他就嫌烦,想好好聊聊吧,他要么锁门要么戴耳机。这时候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不如试试“低头、闭嘴、假装看不见”这三招。不是说真要当甩手掌柜,是懂得在该退的时候退一步,该忍的时候忍一下,给孩子留点自己的空间。 青春期就像孩子人生的“断奶期”,他想自己吃饭,你偏要喂;他想自己走路,你偏要抱,肯定会闹别扭。
“低头”是让他觉得“你懂我”,“闭嘴”是让他知道“你信我”,“假装看不见”是让他明白“你尊重我”。这三招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原则:低头、闭嘴、假装看不见
@现代家长:孩子懦弱是不自信的表现,而不自信源自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是对失败的畏惧、对他人评价的敏感,也可能与家长的教育失当有关。得知超超受了欺负忍气吞声,我既心疼又生气,心疼是因为孩子受了欺负,生气是因为他性格懦弱,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平时对超超过于严厉,让他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我总是替他做决定,让他失去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和丈夫商议后决定,必须帮助超超改变这种状况,让他变得自信、勇敢起来。我告诉超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益,当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时,不能一味地忍让,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孩子懦弱是不自信的表现,而不自信源自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