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假期期间,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初一年级家委会联合校关工委精心策划,组织十个班级的学子开展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从文化探访到科技体验,从安全实训到历史追溯,活动内容丰富多元,累计参与学生覆盖全年级,学子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此次系列活动紧扣“实践育人”主题,家委会与校关工委充分联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元活动场景。其中,“走进内蒙展览”活动中,学子们通过千余件展品与图文资料,直观感受内蒙古的地域文化与发展历程,3000余件孤儿相关主题展品更让大家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深化了珍惜当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市博物馆,同学们在讲解员带领下漫步“历史长廊”,从远古文物到近代史料,沉浸式触摸城市发展脉络,不少同学边看边记,将重点内容标注在研学手册中。
工业记忆与科技魅力的碰撞同样精彩。在“包棉1958”工业遗址,老厂房里的纺织机械、斑驳的生产标语,让学子们真切体会到老一辈建设者的奋斗精神,大家围着退休老工人请教生产故事,不时发出感慨;而科技馆内,互动式展品成为“人气焦点”,从电磁实验到航天模型,从VR体验到机器人互动,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解锁科学原理,不少班级还自发组织“科技小课堂”,分享体验心得。安全实践类活动则让学子们收获了实用技能。雅园社区开展的消防安全活动中,社区民警与消防员现场演示灭火器使用、逃生路线规划等实用知识,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逃生演练,亲手操作灭火设备,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能力。此外,各班还结合实际开展了图书馆志愿服务、非遗文化探访等特色活动,丰富了实践维度。
“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我们特别欣慰。”校关工委负责人表示,此次系列活动是家校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后续将继续整合资源,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初一年级学子也纷纷表示,假期实践让自己跳出课本,在真实场景中增长了见识,更懂得了团队协作与责任担当。
同时,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初二年级家委会与校关工委深度协作,为八个班级的同学们精心规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企业探秘到场馆研学,从书香浸润到心得沉淀,同学们走出书本知识的局限,在实践中触摸真实世界,收获成长养分,书写属于青春的探索篇章。在伊利工厂参观行程里,同学们化身“乳业小侦探”,跟随专业讲解员穿梭于生产车间与研发中心。透过全透明参观通道,见证生牛乳从检验、加工到成品包装的完整流程,近距离观察自动化灌装线、智能仓储系统等先进设备高效运转。大家围绕“如何保障乳制品安全”“低碳生产有哪些创新举措”等问题积极提问,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解锁工业生产的科技奥秘,真切体会到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品质源于专业坚守的深刻内涵。
踏入博物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讲解员引导下,同学们从远古石器文物溯源,一路探寻家乡历史脉络,聆听岁月沉淀的故事。青铜器上的铭文、近代工业的老物件,化作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大家触摸到城市发展的历史温度,初二年级的同学在参观笔记中感慨:“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藏着这么多被时光珍藏的‘秘密’。”科技馆则成为激发科学好奇心的“能量场”。电磁感应装置前,同学们反复操作探索电与磁的奇妙反应;航天模型展区,围绕火箭发射原理展开热烈讨论;VR体验舱内,沉浸式感受宇宙探索的震撼……一件件互动展品化身为“科学导师”,把抽象的物理、航天知识变得直观可感,点燃同学们对科技探索的热情,不少同学离馆时仍恋恋不舍,直言“没玩够,还想再来探索”。
“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思考、乐于分享,真切感受到实践育人的力量。” 校关工委负责人谈到,此次系列活动是家校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家委会积极协调资源、组织沟通,校关工委全程保障安全、指导细节,从活动策划到落地执行,凝聚家校合力,为同学们打造“行走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