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课堂·第296期
放松点,你不必一定要做到孩子满意
你好,我是树辉。
做父母,最怕陷入“做”的怪圈儿,因为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不允许,这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限制。
当然,不仅是在亲子关系中,在所有的关系中都是如此,如果你总是在着急地做,无法停下来思考和觉察,那说明在你内心深处有太多的不允许了。
什么是“做的怪圈儿”呢?你看似在很努力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孩子并不“买账”。这时候你会很难受,甚至会崩溃,你会质问孩子:“到底要我怎么做你才能满意?”
我们来“翻译”一下这句话:“到底要我怎么做你才能满意”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我不允许你不满意”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无论在怎样的关系中,对方是否满意,都不是你能说了算的?
前段时间我的咨询室里来了一位青少年,刚坐下他就问我咨询是不是保密的,我回应道:“当然”。他追问:“我怎么才能相信你呢?”我对咨询设置做了一些说明,然后拿出保密协议给他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
我有些无奈,反问道:“我知道你现在还是有些顾虑,不知道如果我们签订了保密协议,你是不是能比一开始放心一点?”
他也想了想答道:“是的,要踏实一点。”
我笑道:“那好,哪怕只有一点点,你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在这一点点对我信任的基础上告诉我一点点你的事情呢?然后我们就可以试一试彼此是不是可以信任对方了。”
他松了一口气:“可以”。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在咨询中我感受到的无奈是我的反移情,这是我可以和这个青少年继续谈下去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我不会用这个工具,那这个咨询就无法继续了。
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会不带觉察地指责对方。如果是那样的话两个人对话的方向就变了。
我们还是还原到这个场景中,如果我问来访者:“到底要我怎么做你才能放心?”接下来就会陷入一个怪圈儿,无论我怎么做他都不放心。这样一来这段关系就会陷入纠缠。在家庭中,很多关系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纠缠到一起的。
当然,有的咨询师也会这样处理:“我只能做到这样,你要是还不放心我也没有办法。”
这么做的好处是我们不会总在“做”的想象里和对方纠缠,可是这里面释放出的无奈和拒绝的信号有可能会影响咨询继续进行。在咨询中我表达的意思也是我只能做到这样,和有些生硬的拒绝不同的是邀请他在我只能做到这样的情况下先试一试。
我没有把他对我的不信任当成是他在为难我,我可以接受他暂时不信任我,而且我传递给他一个信号,我们的关系是可以在还没有完全建立好信任的时候开始的。
第一次咨询结束的时候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您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不太好相处?信任不应该是相互的吗?签个保密协议就行了,干嘛这么较真儿?”
我很认真地说:“不,我觉得这是一件大事,如果我是你,我也一样会很小心,甚至我比你还要小心,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秘密被别人透漏出去。”
他静静地听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尽管我比刚来的时候感觉好一些了,我还是要想一想要不要继续来找你做咨询,因为我还是不确定你会不会把我的秘密说出去。”
我说:“好啊,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好好想想,毕竟这个决定是需要冒险的。”
他好奇道:“冒险?”
我说:“是的,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你和这个人多熟了,当你决定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他的时候都是要冒险的,只不过你和他相处得越多,对他越了解一些,这样你就会越放心一点。”
两周之后他又来到了咨询室,他告诉我他仔细地考虑过了,决定冒这个险。你看,如果能感受到我的坦诚,即使无法完全信任我,他照样可以继续来找我咨询。
在家庭咨询中,无论面对的是多大的孩子,我发现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指责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我在一次直播中也谈到这一点,对于不允许看到自己不够好的人而言,无休止地做是最危险的事情。
比如你的孩子放学回家,你做了一大桌子菜迎接他,你本期待着他会夸赞一番,可是他面无表情,连看都不看一眼,这时候你做何感想?有的妈妈告诉我,她很愤怒,她一定会悄悄责怪孩子太不懂事儿了,也有的妈妈会说她感觉自己没用,连顿饭都做不好,当然还有一些把心理学学“坏”了的妈妈会说:“没关系呀,我会问孩子喜欢吃什么,我去做就好啊。”
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有些生气是人之常情,因为我们付出了就希望得到孩子的肯定和认可,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过度自责,或者不假思索地去改进自己,希望孩子能满意,那就是一种无法接受自己在孩子心里不完美的表现了。
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都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你费尽心思做了一大桌子菜,可是孩子不买账,你当然会生气,如果你说:“我一点也不生孩子的气,是我自己没有做好“,孩子会内疚的。所以,如果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刻意隐藏自己的情绪,可能我们正在不知觉地给孩子制造内疚。
还有一些父母轻易就会被孩子“控制”,我们还是以做饭为例,你辛辛苦苦做好的饭,可是孩子不吃,这时候如果觉察不到自己的情绪,不但如此,你还笑脸相迎,二话不说,一定要做到孩子满意。这时候你已经被孩子控制住了,你似乎在对孩子说:“妈妈一定能做到让你满意。”
当然控制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似乎是在控制着你去做饭,你为什么甘心被他控制呢?其实你也是在借此控制孩子:“你看,你不喜欢吃没关系,妈妈可以马上去做你喜欢吃的菜,这样我总该是一个好妈妈了吧?”
然而你的孩子不会轻易被你如此控制,如果你是一个完美的妈妈,那他就只能和你融合在一起,你们的分离将会呈现出各种问题。如果发自内心地想让孩子长大,那么作为妈妈,你不必过度苛求完美。你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菜,孩子可以不喜欢吃,但是他要尊重你的劳动。
作为父母,当感到自己未被孩子尊重时我们感到生气,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可是很多育儿专家告诉父母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带情绪,如果父母一旦听了这些“专家”们的话,不去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一味地想做“好妈妈”,这样的努力只能让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纠缠。
人,不可能没有情绪,尤其是我们作为父母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如果不允许自己有情绪,那简直是一件太痛苦的事儿了。当一个人试图通过不断地学习心理学,不断地去做的时候,他是不接受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不允许孩子看到自己的不完美。
“孩子,爸爸妈妈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尽管很努力了,只能做到现在这样,你能接受这样的我们吗?”这应该是亲子关系中为人父母者一种最为稳定的,充满情感的状态了。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内心也会变得柔软,孩子的眼里也会有光。
既然选择了做父母,就无需刻意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情绪,当你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时大大方方承认,当你总是做不到孩子满意时,及时停下来反思,这对你和孩子都很重要。
和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得很好的父母相比,孩子更喜欢有情绪感知能力,能够承认自己就是没有孩子想象或是要求的那么完美的父母。
在任何关系中都是如此,勇敢且真实地呈现自己,远远比带着完美的面具要轻松得多。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不需要通过不停地做掩盖内心的焦虑,孩子当然允许自己的父母是不完美的,不然的话他们怎么进入青春期,怎么叛逆,怎么一点点长大呢?
作者:树辉老师
一个专心做咨询的实战派心理咨询师
一个在来访者面前没有正行,
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玑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经常会有一些怪论,
可是会深入你内心的非著名心理咨询师
总之是一个
最不像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
(接受地面&网络视频咨询)
三个解释告诉你,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胖
放下确定感,尝试用各种好玩儿的方式跟孩子相处
收起你的功利心,接纳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改变
育儿有“树”第32篇|不知道怎么做,你正在给自己制作一个“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