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向孩子借运,你借一次,娃伤一次
开心田螺
2025-10-12 16:48:45
0

曾听过一句话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为人父母,若自身能量不足,便容易向孩子借运来填补内心的坑洞。

把自己的失意、焦虑、执念压在娃身上,看似解了自己的急,实则断了孩子的福。

你借一次,孩子的精神根基就动摇一次,人生运势便黯淡一分。

便是一个家庭能量场此消彼长的现实。

不向孩子倾倒情绪

老话讲:“锅碗瓢盆,难免磕碰。”

家家都有烟火气,有情绪的波澜但也不能一直向孩子倾倒坏情绪

孩子经不住狂风暴雨的摧残,父母的坏情绪只会让孩子的福气一点点漏走

民国年间,出身书香门第的诗人李先生,满腹才华却怀才不遇,只能在报馆做校对,心中满是牢骚与不甘。

每日傍晚归家,饭桌便成了他的演讲台,反复诉说同事排挤、社会不公。

四岁的儿子澄儿,总安静坐在小板凳上,睁着乌溜溜的眼睛似懂非懂地听。

起初,澄儿会怯生生递水,却常被李先生一把推开。

久而久之,澄儿不再主动靠近,只是默默听着。

原本清澈的眼睛里,渐渐多了与年龄不符的忧虑和惊惧。

一日,李先生因校对失误被主编当众斥责,自尊受挫。

回家见澄儿玩着废报纸叠的小船,脸上满是快乐。

这快乐刺痛了他,他冲上前夺过纸船撕得粉碎,怒吼着发泄。

澄儿被吓得小脸煞白,浑身发抖,忘了哭泣。

此后,活泼爱笑的澄儿变得沉默、胆小,夜里常被噩梦惊醒。

他用自己的快乐和安全感,默默承受了父亲的失意。

李玫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父母倾倒的每一分负面情绪,都在侵蚀孩子内心的阳光与安宁。

坏情绪透支的不是一时的耐心,而是孩子一生从容不迫的底气。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灵魂,而非父母情绪的垃圾桶

一个情绪稳定的家庭,能滋养孩子的品性,护佑其一生平安顺遂。

不向孩子过度施压

《儿女英雄传》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期盼子女成才本是人之常情,但若过度期望,便成了对孩子的无情掠夺。

你施加的每一分压力,都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读过一位宋代学者的笔记,记载了一则“神童之殇”的故事。

汴京有一位王姓士子,自身科举之路屡试不第,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独子身上。

这孩子自幼聪颖,三岁能诵诗,五岁能属文,是邻里公认的“神童”。

王士子欣喜若狂,认为光耀门楣在此一举。

他为儿子制定了严苛至极的课表,从天未亮读到深夜,除了圣贤书,一切娱乐皆被禁止。

孩子的童年就在书房四壁中度过,没有伙伴,没有游戏,只有永远背不完的经义和写不完的策论。

偶尔,孩子望着窗外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出神,王士子便会厉声呵斥:“玩物丧志!”

渐渐地,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小小的身躯总是紧绷着。

十岁那年,孩子被带去参加一场名士云集的文会,本欲一展才华。

谁知,当众人期待他挥毫泼墨时,他却额头冷汗涔涔,脑中一片空白。

在父亲日复一日的重压下,他所有的灵性早已被恐惧所吞噬。

最终,他一个字也未写出,在众人的窃窃私语和父亲铁青的脸色中晕倒在地。

此后,这个曾经的神童便一病不起,心智仿佛停留在了幼时,再也无法拿起书本。

《道德经》有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真正的爱,是成就而非占有。

尊重孩子自身的生命节律,培养坚韧的品性和善良的内心,远胜于一纸成绩。

孩子需要的是引导和滋养,而不是透支与催熟。

一个被剥夺了童年快乐和自主灵魂的孩子,即便换来一时的虚荣,也终将失去幸福的能力。

不对孩子过度溺爱

老话讲“惯子如害子。”

你替他走的路,终将成为他前路上的坑;你为他挡的风雨,终会让他失去独立的能力。

无原则的包办与纵容,看似给了孩子一切,实则剥夺了他历练心性的机会。

晚清话本小说中记载了一个“纨绔败家”的典型。

江南富商赵老爷,中年得子,对儿子宝儿视若珍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宝儿要星星,绝不给月亮。从小,宝儿欺侮婢仆,赵老爷一笑置之:“孩子还小,不懂事。”

宝儿在外与人争执,无论对错,赵老爷必用钱帛为其摆平。

宝儿长大后,不思读书,不理家业,终日只知流连于秦楼楚馆,挥金如土。

赵老爷的账房先生多次忧心忡忡地劝谏,赵老爷却总是不耐烦地摆手:

“他开心就好。”

他甚至动用关系,为宝儿捐了个虚职,以为从此可保儿子一生无忧。

然而,溺爱的温床,从未培养出真正的能力与担当。

几年后,赵老爷因病去世,宝儿失去了唯一的庇护。

他根本不懂经营之道,又被一群狐朋狗友引诱,不过三年光景,便将万贯家财败得干干净净。

昔日的豪宅易主,娇妻散去,最终,这个在蜜罐里泡大的少爷,竟沦落街头,冻饿而死。

《颜氏家训》有言:“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留予子孙金山银山,不如教以立身之本。

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担当,其人生之路必然坎坷多艰。

这不仅是品性的亏损,更是对一个人自立能力的破坏。

独当一面的心性,才是他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气源泉。

《格言对联》里讲:“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父母子女的缘分,是彼此滋养,而非单向索取。

不倾倒情绪,是为孩子守住心境的晴朗;不过度施压,是为孩子留下成长的余地;不肆意溺爱,是为孩子锻造立世的脊梁。

修炼好自己,成为孩子稳固的靠山,让他带着饱满的能量和纯粹的品性去面对世界。

这才是为人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深厚的福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博士退学,坦白局 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博士研究生扩招明显。 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学...
全国多地中小学探索春秋假制度,... 10月10日,“绍兴发布”公众号发布文章称,近日,《绍兴市教育局等十四部门关于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
华北电力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欢迎报考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我校招生代码为10054。...
守护公平!重庆法考构建“人防、... 10月12日,重庆市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顺利结束。此次参考人员包括今年客观题考试...
吉林警察学院公安专业,五年真实... 本文以吉林警察学院公示的2019-2024年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数据为依据,为大家分享我对这所大学,各专...
“书信接力”让幼小衔接有温度 幼儿投递信件。幼儿园供图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路上的重要节点,传统衔接方式往往偏重于学习准备与行为习惯...
核心价值·旗领威海丨经开区:多... 2025 日前,经开区各中小学以构建“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为核心,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校外德育实践...
2025年法考乐山考区考试圆满... 10月12日,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乐山考区主观题考试圆满结束,乐山考区组考工作再次实现...
26国考公告将发!国考招录大数... 2026国考报名时间越来越近,多地高校已启动2026国考宣讲会!表明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启动...
取消35岁限制,多地考编门槛放... 近日 话题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网友表示,放宽年龄限制,意味着更多经验丰富、技能成熟的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