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认为孩子应该是活泼开朗、活力四射或者无忧无虑的。
实际上,孩子身上也会有“低能量”的表现,比如拖延、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打不起精神、玩游戏时很兴奋,放下手机马上萎靡不振……
孩子的低能量,往往是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
作为父母,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消耗孩子的身心能量。
01
琐事上的责备声音太多
曾在一家快餐店遇到一个妈妈训斥孩子:
“你看你吃得一地都是,我让你拿个盒子接着……”
“你吃你的,别东看西看的……”
“点的时候我就说你吃不完,你非要点……”
“我以后再也不带你来了……”
明明是轻松的用餐时间,妈妈忍不住一直盯着孩子,在各种小事上与孩子较劲儿,责备孩子。
一旁的孩子,则心不在焉地吃着手上的汉堡和薯条。
很多孩子都是在这种批评和指责的语言环境中长大的:出去玩把衣服弄脏了;吃饭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做题时看漏了一个小数点……
诸如此类的事情,难逃一顿批评和责备,任何一点儿错误,都能激起风浪,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难免会垂头丧气。
在教育中,批评和指责确实有一定的力量,但是如果我们总将它应用在各种琐事之上,渐渐地,便会消耗孩子的能量。
其实,面对类似的情况,我们还有更多选择。要有不计较小错误的大度,多展现关爱,而非评判;多展现包容,而非苛刻;多考虑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下意识地辱骂……要有接纳不完美的勇气,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02
父母争吵的声音太多
如果父母因为照顾孩子,而忽略了彼此之间表达爱意,不论对于父母自己还是孩子都不是好事。
对孩子而言,父母之间的不和,让他们没法安心去做一个快乐的小孩。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有个女孩才9岁就已经开始秃顶、掉发。
医生检查发现孩子断发的地方大部分都是人为拉断的,追问之下才得知是小女孩自己拔的。
原来,女孩的父母时常吵架,父母之间的长期不和,给她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最后养成了拔头发的坏习惯。
父母之间无休止的内斗,给孩子成长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高冲突的家庭里,爸爸阴着脸,妈妈不开心,孩子的脸上也失去光彩,他们每天战战兢兢,内心充满恐惧,早早地学会察言观色。
长此以往,孩子的能量都被消耗了。
唯有在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里,孩子才能感觉安全和舒适,才会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感。
03
父母自身的能量低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不容易,父母也会因工作不顺、生活压力等问题而消耗自己的能量。
如果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则会向孩子传达焦虑的情绪,甚至让孩子和周围人都感到很沮丧。
不仅如此,他们对待一些小麻烦也像对待世界末日一样,怨声载道、愁眉苦脸。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容易让孩子形成同样的消极思维,跟着紧张、焦虑,陷入一种无助、绝望的情绪中。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位爸爸拉了一车西瓜回来,儿子看到后便在车边玩耍,结果无意间打开了车后的门把手,西瓜一下子掉下去好多……
爸爸看到后立刻赶过来用身体拦住西瓜,即便如此,还是有20多个西瓜摔碎了。
爸爸没有责骂孩子,妈妈则指着地上的瓜说:“这瓜真好,红瓤黑籽的。”
紧接着,一家人一起收拾满地狼藉。
这期间,没有大喊大叫,没有流眼泪,没有被数落。
从这样的父母身上,我们看到了高能量的样子。
他们平静、淡定,不太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崩溃,反而能用乐观、积极的眼光看问题,对孩子传递的是积极的能量。
想要养育快乐的孩子,父母要懂得摆脱自身的内耗和焦虑。
走出低能量的困境,给孩子做好热爱生活的榜样。
能量充沛的孩子,成长才能一路阳光。
来源:新华社综合自洞见、钱志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