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校服都是同学们避不开的一道“难题”。
对于正处在青春期又爱美的学生来说,校服的代名词就是臃肿、运动风、千篇一律,所以每到放假的时候,大家都会迫不及待的将校服塞回衣柜,换上自己平时没机会穿的服装。
但从某种角度来讲,校服既是学生们身份的象征,又是学校的外在标签,所以即便是听到了大家的吐槽,学校也只会不断给“校服”升级,而非让大家彻底抛弃校服。
为什么学校非要同学“校服加身”呢?
1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
现如今社会上存在许多缺乏素质的人,他们经常会出于一些不正当目的,进入校园摆拍或者借此牟利。
但这些不良人士由于身上未穿着校服,所以不管是安保人员还是学校老师,都能快速做出分辨并且及时进行制止,更利于保护学生的安全以及学校的名誉、口碑。
2
为了方便管理学生
在校服从拉跨的运动服升级为“衬衫+百褶裙或西裤”的情况下,不少学校都设置了自己的校徽,甚至为了方便区分还设置了“专属色”。
这意味着学生如果存在私自出校,或者做出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时,方便老师从校服上分辨出是否为自己的学生,从而进行管理。
3
校服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我们常说“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学生在18岁以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了。
正如警察会穿上警服、消防员会穿上消防服一样,当学生穿上校服时,同样也意味着肩膀上需要扛起学习的重任。
换而言之,穿校服也是提醒学生身份的一种方式。
另外,大家在校期间都穿着仿佛复制粘贴一般的校服,也能够间接避免同学们产生盲目攀比的行为,可谓是一举多得。

不过也有班主任坦言表示:学生们即便都穿着校服,自己也能够看出他们的“家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同样都穿着校服,为何班主任老师还能看出学生“家境”?
当学生穿上校服时,从背后远远望去就像连连看一样,有时候就连亲爹亲妈也未必能一眼就发现自家孩子在哪里,那么老师又是如何看出学生家境的呢?其实关键就在于这几点上。
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用品。一般来说,学校虽然发的校服一模一样,但并不会配备相应的饰品和鞋子,这些都需要家长来自行准备。
而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多种多样,他们虽然看似“天真”,实则在攀比心理上一点也不输给成年人。
在校服相同的情况下,就会通过鞋子来彰显自己的独特及富有,因此总会在这方面“暗暗较量”,甚至有些学生的鞋子达到了4位数。
其次就是眼界方面了,在老师与学生进行日常沟通时,很容易就会了解到学生去过哪些城市,假期参加过什么活动。
更重要的是,家境比较优越的孩子气质普遍出众,他们不仅拥有较多的特长,而且言行谈吐也比较自信,这些见识和眼界都是校服所掩盖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