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小学部
正式发布
《“亲子熄屏”倡议书》
面向全校学生及家长发起
“每天熄屏一小时”行动

学校期待,通过减少屏幕干扰,提升亲子陪伴质量,为家庭教育注入温暖的“留白”。
倡议书指出,小学阶段是孩子价值观与情感联结形成的黄金时期,而过度使用的电子设备正悄然侵蚀宝贵的亲子时光。

学校强调,“亲子熄屏”核心并非拒绝科技,而是为亲情互动“留白”,通过固定时段的专注陪伴,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提升表达能力,从而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为实现这一目标,倡议书中明确了四大践行指引:固定“熄屏时段”,每天设定至少1小时的“全家无屏幕时间”,如晚餐时段或睡前30分钟,用于亲子交谈、阅读或游戏;打造“无屏空间”,设立家庭亲子互动角,鼓励进行纸质阅读和手工,周末多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在真实世界中感受快乐;做好“榜样示范”,家长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手机,用行动传递“陪伴更重要”的理念;尊重“孩子声音”,共同商定规则以培养其自律意识。


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夏光清老师认为,这份倡议书直击现代家庭“人在一起,各自刷屏”的痛点,巧妙地将对抗转为共建,通过“熄屏时段”“无屏空间”等具体约定,将抽象警示化为可操作的温暖行动,“家长以身作则”与“尊重孩子声音”,让规则不止于强制,而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亲密联结。倡议书用“为时光留白”的智慧,呼唤对陪伴本质的回归。

记者手记
不要让AI“屏蔽亲情”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都避无可避处在电子屏幕的包围之中。数字技术,帮助我们拓展认知边界的同时,也在家庭场域内悄然筑起一道无形的“屏”。
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在全市率先发出“每天亲子熄屏一小时”的倡议,其背后折射的校家协同育人智慧,是对“屏蔽亲情”这一时代症候的理性回应与温情纠偏。
此份倡议,不是简单的“数字戒断”,而是在教育者的专业指导下,对数字时代家庭关系的积极重塑,其核心在于以高质量的陪伴唤醒沉睡的亲情,让爱在真实的互动中重新流淌。
这份倡议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并未止于理念的呼唤,而是辅以具体而微的实践路径,为“如何陪伴”提供了生动注脚。
从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小课堂”到临睡前的“亲子阅读小时光”,从双休日的“社区公益小行动”到节假日的“亲近自然小旅行”,这些精心设计的场景,旨在将家庭成员的目光从各自的小屏幕牵引至共同的生活舞台。
它启示我们,“熄屏”并非目的,建构有意义的情感联结时空,才是对抗“数字孤岛”效应的良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情感世界的丰盈,需要专心的陪伴、倾心的聆听、温暖的拥抱。这些源于生命本能的情感互动,是滋养孩子精神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他们迎接未来挑战时最宝贵的底气与最坚实的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