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8岁,辛苦将女儿培养到研究生毕业,女儿考上公务员后却把我拉黑了。 父母辛辛苦苦地抚养孩子,送他们读书,不仅希望孩子们能够过得更好,也希望他们将来能够照顾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赵大姐却发现,自己的女儿在成就越来越高后,与家里的联系反而越来越少。 赵大姐自责地说,如果早知道这样,她当初就不该给女儿供读书,她觉得女儿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赵大姐今年58岁,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每天早出晚归,挣着微薄的工资。她的老伴身体不好,年轻时因干活受过伤,现在只能做保安,一个月赚约一千八百块。尽管她和丈夫都有工作,但生活依旧艰难,赵大姐心里忧虑重重,难以入睡。所有的烦恼,都与女儿有关。 赵大姐有四个兄弟姐妹,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小时候家境贫困,连白面馒头都吃不起,一家人只能吃窝窝头配咸菜。她记得有一年冬天,啃窝窝头时不小心把牙崩掉了一小块,直到现在那颗牙齿依然不好。 为了能吃点好东西,赵大姐八岁时和哥哥妹妹一起爬树摘果子,却不小心摔了下来,腿磕到石头上,至今还留着一道疤。 

 那时候,家里穷,父母也没有让孩子们读书的意识。赵大姐和她的兄妹只上过小学,懂得一些基础的字。大家到了适婚年龄后,都成家立业了。 因为没受过教育,赵大姐的生活并不好。她和丈夫每天做苦力活,收入微薄,年终剩下的钱寥寥无几。每次回娘家,她手头紧,买给父母的礼物也很简单。村里的村长女儿和她同龄,成绩好,大学毕业,而赵大姐结婚后过得艰苦,人家的日子则过得轻松自在。这让赵大姐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让孩子们过得比自己好。 婚后,赵大姐生了两个孩子,女儿是大儿子,儿子是小的。女儿性格沉静,话不多,每次家里有亲戚来,她总是默默地帮忙做饭。儿子则性格活泼,和亲戚们聊天,亲戚们也喜欢夸儿子聪明,觉得他未来会有成就。 

 然而,尽管亲戚们夸奖儿子,实际上女儿的成绩一直很好,而儿子的成绩则在初中后开始下滑。赵大姐认为男孩子读书更重要,只要儿子能读到大学,她甚至愿意砸锅卖铁供他读书。但儿子最终读完初中后不再上学,而女儿却很珍惜学习机会。女儿考上大学那年,家里经济紧张,她自己去外地打工赚学费,尽量不让父母负担。 当时,赵大姐生病住院,还借了五百块钱。她让女儿把打工挣的钱交给她保管,可女儿竟然瞒着她,把学费直接交了。赵大姐有些生气,觉得女儿太精明,反而忽视了她住院的情况。 她曾经劝女儿早点出去工作,既能减轻家庭负担,也有助于她成长。但女儿却认为母亲对她不够关心。 

 女儿从大学开始一直勤工俭学,不仅没有花家里的钱,还获得了奖学金。她顺利完成了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业,最终考上了公务员,成为村里孩子们的榜样。村里的人见到她总是微笑打招呼,赵大姐为女儿的成功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女儿考上公务员后,和母亲的联系逐渐变少。更让赵大姐困惑的是,女儿结婚后竟然两年没有回家一次。每次打电话,女儿总是说自己过得很好,公婆待她如亲生女儿,而母亲则只会问她要钱。 女儿曾告诉赵大姐,小时候她觉得母亲更偏爱弟弟。过年时,赵大姐会给儿子买新衣服,而女儿则穿别人不要的旧衣服。女儿的生日常常被忽视,而弟弟的生日却总有一桌丰盛的饭菜。在女儿上初中时,赵大姐给儿子的零花钱竟然是女儿的两倍,这让女儿感到很失落,每次她请求额外的零花钱时,母亲却责怪她不懂感恩。她对女儿的努力学习也很少表扬,总是夸儿子聪明。 

 这种偏袒让女儿感到失望和无助,她决定更加努力学习,以便能离开这个家。她和母亲谈起这些时,赵大姐感到深深的内疚。女儿生病发烧时,赵大姐当然会守在她床前,曾经为带她看牙而骑车两个小时。她承认自己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好,确实存在对待女儿和儿子不公平的地方,但她心里明白,自己是深爱着女儿的。 虽然男孩和女孩有差异,但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平等的关爱。女儿考上公务员,赵大姐本应为她感到骄傲,而不是担心她是否会给弟弟提供额外的支持。女儿希望和她分享自己的快乐,然而母亲却只关注她的钱包。 女儿告诉她,婆婆一直待她很好,过去的生日从未被重视,而婆婆却为她精心准备生日礼物,关心她的生活。自从和女婿在一起后,婆婆始终在她身边,理解她,包容她。 

 这一切让赵大姐感到深深的自责。她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给女儿带来了许多伤害,她希望能弥补这些错失的机会,重建与女儿的亲密关系。 结婚后的两年里,女儿享受着没有家务烦恼的生活,婚姻幸福美满,享受着关爱和温暖。赵大姐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女儿,但她似乎从未真正感受到过这份爱。婆婆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对她也十分好。赵大姐心里不禁产生疑问,自己这个亲生母亲为何无法做到比得上婆婆呢? 女儿曾告诉赵大姐,儿子虽然有些困难,但始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女儿不帮忙,赵大姐和丈夫可能会很难度日。赵大姐努力抚养女儿,付出了很多,可现在女儿成功了,却不愿意支持家庭,让她感到失望。 

 
 女儿认为赵大姐心狠,总是索取钱财,因此将她拉黑。即使女儿结婚时,也只是在这时打来电话。赵大姐因为女儿的态度而生气,扣下了她的八万彩礼,只陪嫁了几床被子。 说实话,赵大姐觉得女儿从小到大的花费远远超过了八万,所以觉得这个彩礼数目并不过分。但女儿却不满,觉得母亲偏心,从来没有关心她。结婚后,母女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 如今,儿子已经快三十岁了,还没有房子。赵大姐和丈夫为此感到很大压力,而女儿知道后却没有伸出援手,这让她感到极度失望。 前不久,赵大姐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友,朋友告诉她,女儿每月都会给她们一笔钱,婚礼上还慷慨地给了六万块。听着朋友的夸奖,赵大姐内心既羡慕又不平衡。她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待自己好呢? 几天后,赵大姐打电话给女儿,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失望。女儿耐心地听完,随后陷入沉默。 电话挂断前,女儿冷冷地说:“妈,我就是个白眼狼,你就当没有生过我吧!”这句话让赵大姐无比心痛。女儿如今考上了公务员,嫁给了事业单位的丈夫,生活富足,而赵大姐为她付出了这么多,却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