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冯让

近年来,大学高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晨读、晚自习、早操乐跑等等接踵而至。更有甚者用所谓精细化管理将大学生束缚在保姆化管理上,还将“抬头率”的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知识的被动灌输,而这恰恰就是高中教育的显著特征。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高中化的现象呢?究其根源还是与社会内卷化有关。不可思议的是,不少大一新生已经开始准备考公考研,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为了就业。大学高中化的一个特征就是目标的单一化,高中我们主要为了考上大学,而到了大学又开始只执着于就业。当就业压倒一切深入人心时,大学就自然而然为了卷就业、卷成绩,逐步开始了高中化。
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难免会有上课低头不认真听课的情况。但强制抬头、设置抬头率等标准是行不通的。试想一下,当抬头听课成了表面功夫,设置“抬头率”难道真的有效果吗?
当我们好不容易来到大学的殿堂,期盼的是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却又被一条条高中化的管理模式束缚。严格的管理模式看似高效,但真正进入社会后,学生是否会怀疑大学尽到了过渡的责任呢?显然是没有。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要“去高中化”。“去高中化”不仅仅是在于学生,更在于学校要去掉育人目标的单一化。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就业,也可以是为了学术研究、发展兴趣、提升身心等。改善保姆化管理,就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的时间,拒绝追在屁股后面喂饭吃的教育观念,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奖励机制也必不可少,评价标准也要从单一变成多样,让形式主义销声匿迹。如此,才能把知识灌输式学习扭转为主动探索型。
(作者系南京林业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