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华北电力大学:强化“四链协同”,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一文写道,该校针对不同入职年份、所带不同年级、负责不同专项工作的辅导员设计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课程方案,并将培训学时与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挂钩。
培训不仅是任务,还是构建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行动,也是高校辅导员迈向更高职级的“晋升阶梯”。
辅导员培训与师资干部发展“一体化”
早在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已明确提出:辅导员培训应当纳入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建立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高等学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
顶层设计勾勒出清晰蓝图,各地高校已围绕这一要求,展开了各具特色的体系化探索,共同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迈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新台阶。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探索构建了“6+1”辅导员精培工作法、“四位一体”辅导员新型培训模式,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开展常态化学习,二是举办线下研修班,三是参加网络培训班。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在教育部网站的发文中提到,(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夯实培养链,搭建干事平台。一是突出系统性。面向新入职辅导员和初、中、高级辅导员,建立“多层次、模块化、全覆盖”的辅导员培训体系;二是突出针对性,坚持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聘请优秀骨干辅导员担任年轻辅导员职业发展成长导师,组织辅导员结合个人专业方向开设德育实践课程;三是突出实效性。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要求辅导员100%加入工作室,支持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参加海外研修项目,选派优秀辅导员到国家部委、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等挂职锻炼。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特别提到,将辅导员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等平台。同时,定期邀请“最美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等作辅导培训。举办“辅导员沙龙”“辅导员论坛”“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工作研讨会”等。另外,坚持以研促教。鼓励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组建辅导员研究团队,积极组织开展项目课题申报,推动辅导员教育管理水平与科研能力同步提升。
从“常态化学习”到“校外专题研修”,从“素质能力大赛”到“辅导员工作室”,各高校正将辅导员培训从“制度要求”转化为“成长引擎”。
辅导员职务职级“多线”晋升!
就在今年9月1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撰文强调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能力素养,并提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要不断拓展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将其打造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双线”晋升作为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关键激励保障制度已在学界形成广泛共识,不少高校已经推行职务职级“双线”甚至“三线”晋升政策。
譬如曲阜师范大学为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机制,持续优化职称评聘办法,实施标准、指标、序列、评审四单列政策,近十年累计40余人在辅导员序列晋升副教授职称。
山东财经大学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近三年来,辅导员队伍晋升教授6人、晋升副教授19人;辅导员队伍中提拔正处级干部9人,副处级干部16人。
又如华中师范大学在其招聘信息中明确提出,“专职辅导员纳入学校事业编制,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管理职员职级、党政管理职务‘三线晋’通道,年收入不低于18万元”。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辅导员‘双线晋升’仍存在‘上热、中温、下凉’的情况”。
宋一婷和秦一鸣在《辅导员双线晋升的困境与突破》一文中,抽取了31所不同类型高校,收集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职称评定相关的文本进行研究发现:
强调行政管理手段,但缺乏个体发展人文关怀;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可能导致辅导员队伍扁平化;校院双重管理机制,但上下联动脱节。
该文建议,“双线”晋升制度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挥棒”,需要从管理、考核、执行到发展四个方面层层落实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一是在管理方面,顶层设计要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高校总体人才队伍规划,高校要合理设置辅导员队伍“管”和“用”的归口和层级;
二是在考核方面,导向要确立为公平公正、彰显业绩和激励成长,要将辅导员队伍职称指标、序列和评聘单列,形成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短期考核与长期考察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职级聘任、晋级直接挂钩;
三是在制度执行和队伍发展方面,制度设计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既要考虑提升奖金、发放福利待遇等物质层次需求,又要考虑工作挑战性、职业成就感、自我实现的价值等精神层次需求。
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是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的根基,而畅通的“双线晋升”通道则是其职业发展的关键保障。只有当精准的培养与多元的晋升制度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破解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瓶颈,真正塑造出一支稳定、专业、充满活力的思政工作主力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来源:麦可思整理在各高校网站、相关教育厅网站、澎湃新闻网、新华网、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