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批“有名字的椅子”突然火了。
“世界那么大,从这里出发”“这是你发给我的三等奖学金”“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每一张座椅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故事。


“真的挺有意义的,工作之后能为母校做点小事,也让我们对母校的思念有了一个具体的寄托。”2022届法学专业毕业生郑女士,在母校发起“校友合伙人”计划后,第一时间认捐了文泰楼102教室10排2列的座椅。
她选择的寄语,也来自不少中南大学子的共同回忆——房东的猫《下一站茶山刘》中的歌词:“如果世界真那么大,我就从这里出发。”
而更让她动容的,是另一张椅子上的留言:“这是你发给我的三等奖学金”。
原来,这位校友当年获得的三等奖学金,金额正好是1000元。如今,他选择用同样的金额,把这份鼓励“还”给母校。
除了个人捐赠,还有校友选择用这种方式纪念早逝的同窗。

两张相邻的座椅,刻着两个年轻的名字,也定格了一段永不落幕的青春。有校友留言说:“每次回学校,都好像他们还在身边,我们还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
随着活动走红,一些网友也提出质疑:花1000元只是在现有椅子上加一块铭牌,并没有对椅子本身做任何升级,“是不是定价有点高?”
有人直言:“成本可能就几十块钱,其他算捐赠,可以直接说,没必要包装成‘冠名’。”

对此,校方工作人员解释,这本质是一次校友捐赠活动,并非单纯的“买卖行为”。所有款项将用于支持学校建设、资助学生活动等。
而不少参与捐赠的校友也表示:“我们清楚的,这不是在‘买椅子’,而是在支持母校,同时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印记。”
也许,对于已经离开校园的人来说,1000元买的不是一把椅子的冠名权,而是一份可以触摸的青春记忆。
是在某个午后,重回教室时,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是带着孩子重返母校时,能指着那个名字说:“看,那是妈妈当年奋斗过的地方”;
是对于那一段再回不去的时光,最深情的回望。
就像一位校友说的:“我们买的不是椅子,是回忆的实体版。”
茶山刘的风还在吹,文泰楼的灯还亮着,
而有些座位,永远有了名字,
也永远有人记得。
综合整理自封面新闻,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