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近日,学府中学成功举办了一场以“跨学科实践与AI赋能物理教学”暨素养课堂研究共同体第三小组学科活动为主题的深度教研活动。活动围绕“制作简易调光台灯”开展同课异构,融合AI教学应用与专家点评,为教师们呈现了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范例。

活动伊始,学府中学副校长肖映健在致辞中强调,面对新教材、新中考的改革趋势,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根本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他充分肯定本次以“制作简易调光台灯”为项目的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
育才三中吴泽老师与学府中学白博洋老师围绕同一课题开展了特色鲜明的教学展示。白博洋老师的课堂以“光启南山,灯照少年”为主题,从地标“春笋”灯光秀切入,创设诗意情境,引导学生扮演设计师、安全员等角色,在项目制学习中完成台灯制作与多维度评价,并巧妙融入光控原理与家国情怀。吴泽老师的课堂则凸显严谨的“工程师思维”,以生活需求为导向,通过逻辑严密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调光原理,并独具匠心地引入汉代“长信宫灯”的调光设计,实现了古代智慧与现代物理的跨时空对话。

荔香学校王胜华老师带来的AI赋能讲座为活动注入科技动能。她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匠邦AI”等工具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与评价量规生成,并分享了运用AI技术制作生动微课、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化解抽象物理概念的实用策略。
南山区物理教研员张梦琴对活动作总结指导。她高度评价两节展示课,并进一步提炼出“真实情境导入—驱动性问题引导—方案设计—动手实践—产品物化与迭代”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模型。张梦琴建议,各校应积极构建支持探究与合作的学习工具包,系统整理成果,推进相关课题研究,真正实现物理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命中去”的育人目标。
(本文图片由校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