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复一本书
系列(二)
A TEXT-BOOK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书籍概况
《A Text-book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是美国教育学家Paul Monroe于20世纪初编写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教育史教材。本书并非按时间顺序罗列教育事件,而是围绕“教育如何与文明发展互动”这一主轴,构建起一套系统性强、理论性突出的教育发展图景。Monroe注重以大量原始文献和历史材料为基础,剖析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至现代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制度与实践,展现教育与政治、宗教、哲学等领域的密切关联。相比同时代的教材,本书内容更为翔实,结构更具逻辑性,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与教学功能的重要著作。
我馆收藏本书1905年的初版初印本,具有较高的版本学与书籍史研究价值,该版本不仅完整呈现了Paul Monroe原始的教育史观与理论体系,也保留了20世纪初英美教科书的排版风格与装帧细节。更为珍贵的是,书中部分内页留有手写批注,虽无署名,但显然为早期读者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所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与文献研究价值,这些批注痕迹使本书兼具文献性与人文性。但在多年保存过程中,本书出现了严重劣损,为延长其寿命、确保信息的完整传承,并便于未来数字化加工与研究利用,修复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修复前








01
Deion and Condition
书籍信息登记
基本信息
书名:A TEXT-BOOK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作者:Paul Monroe
出版商:The Macmillan Company
页数:401页
页码:772
帖数:26
版本信息:1905年 初版初印
尺寸:20.5*14.7*4.3(cm)
重量:893(g)
装帧信息
封面材料:布
封面板种类:纤维板
封面类型:硬面/全面
装帧时期:同印刷时代
封面装饰:染色
书口装饰:光边
书脊装饰:金色电化铝/书名直接印在书脊上
书脊形状及结构:圆脊(微圆)/腔背(壳式精装)/平滑书脊
书脊裱材及类型:纸张/与书脊等宽
装帧形式:工业精装
缝书种类及结构:书帖中心锁线缝(实锁)/有支撑带(平缝布带缝)
环衬:黏贴式/单对折页
书芯:机械纸/对折
书芯媒材:印刷油墨
裂损状况
装帧结构裂损状况:书脊脱落/外接缝局部断裂/书角损坏/书帽损坏/堵头布缺损脱落
封面材料裂损状况:灰尘/磨损/折痕/脱落/变色
书芯裂损状况:灰尘/磨损/变形/黄化
书籍状况等级:四级受损严重,需马上处理
02
Treatment Proposal
修复方案
修复原则
1. 最小干预原则:修复应尽量减少对书籍的直接干预,避免过度修复。所有的修复措施都应确保书籍的结构、外观和材料尽可能保留原状,减少人为改变。
2. 可逆性原则:修复材料和技术应具备可逆性,以便未来修复人员可以在不损害书籍的前提下,轻松地移除当前修复工作。这确保了书籍不会因技术或材料的更新而受到永久影响。
3. 可持续性原则:使用环保、可持续的修复材料和技术是当代修复的重要方向。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品,同时确保修复材料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减少对文物和环境的潜在损害。
4. 预防性保护:现代修复理念强调预防性保护,尽量减少书籍的损坏和老化。通过改善存储和展示环境、控制温湿度、减少光照和污染等措施,来延缓文物的老化过程。
5. 文档化与透明性:当代修复工作注重文档化,详细记录修复的每个步骤和使用的材料。这些信息对于未来的修复人员和研究者极其重要,确保了修复过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
修复建议
1. 除尘、清洁:给书口、书头、书脚作干式清洁,工具由轻到重
2. 测量pH值:测量书芯pH值,判断是否进行去酸和碱储备
3. 亲疏水性测试
4. 对环衬页进行墨的水溶性测试
5. 去除封面、书芯曾经不当修复留下的胶带
6. 清除书脊残胶
7. 配纸,染纸:连接书芯掉页;还原书脊结构
8. 补裂,补缺:使用染色的皮纸修补封面板和封底板的缺失和破损
9. 制作书脊空腔,重建书脊
10. 连接:将断裂的封面板和封底板与书芯连接


制定修复方案

环衬出现劣损掉落,第一帖与第二帖缝线松散,第二帖第一页掉落。需要作溜口处理对掉页进行复原和加固。裁3.5cm宽,书高长度的11g染色皮纸,根据线迹裁锯齿状穿过缝线空隙,将掉页与书脊进行连接,同时作溜口处理连接松动的第一帖。
倒数第一帖使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修复处理,如修复方案图所示。由于倒数第一帖与倒数第二帖缝线松散并有断线的情况,因此后续在加固书脊后进行缝线加固。
影响修复方案的因素
本书共计26帖,其封面板与封底板的环衬纸已出现断裂。书脊缝线处设有两条纤维绳支撑带,以嵌入式结构固定于封面板和封底板。此外,在第一帖与第二帖之间,以及倒数第一帖与第二帖之间,均嵌有纤维类连接材料,以加强书芯与封面板的结合。
经检查,书籍的支撑带及连接材料均未发生结构性损坏,惟纸张部分存在断裂,在连接材料整体完好且仍具功能性的情况下,本应优先修复断裂纸张,以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结构。然而由于前期分析失误,未充分考虑“最小干预”原则,在修复方案制定过程中,误将重新制作连接材料作为主要策略,并因此割断了原有支撑带及连接材料。此决策偏离了修复工作应尽量减少对原始结构干预的基本原则,成为一次值得深入反思的经验教训。
基于此,未来所有修复项目,尤其是珍贵古籍,必须在修复前进行集体研判与方案论证,明确修复优先级,积累足够经验后再逐步开展重要藏品修复工作。
03
Conservation Treatment
修复实操
材料分析
酸碱度测试
测试部位:书芯
测试工具及材料:Sensor PH100仪器、档案级聚酯薄膜(麦拉膜/Archival Mylar Film)、吸水纸、滴管、去离子水
操作过程及数据:
①待测试区域先用软毛刷和文保清洁海绵进行初步清洁,除尘,防止水分导致纸张潮痕的产生。
②对仪器进行校准
③在完成清洁的书芯纸张下垫麦拉膜,使用滴管在纸张上滴一滴去离子水
④将仪器电极端放入水滴中,待数值稳定后读取。选取三个不同的位置(纸张上、中、下)进行测试。
⑤测试结束后,用吸水纸覆盖、吸附测试部位残留的水分,以防止测试纸张出现潮痕和褶皱。
结果如下:
序号 |
检测结果 |
检测部位 |
1 |
5.33 |
772页左下角 |
2 |
5.41 |
770页左上角 |
3 |
5.38 |
770页右上角 |



结论:对于机械纸,一般pH值小于4会进行脱酸处理,本书发黄发脆的情况并不严重,因此选择不进行水洗脱酸处理。
亲疏水性测试
测试部位:书芯纸张、环衬纸张
测试工具及材料:档案级聚酯薄膜(麦拉膜/Archival Mylar Film)、 吸水纸、滴管、去离子水
操作过程:
①待测试区域先用软毛刷和文保清洁海绵进行初步清洁,除尘,防止水分导致纸张潮痕的产生。
②在书页待测部位滴一滴去离子水,观察水滴与纸张之间呈现的切面角度,并且每隔5s观察其角度变化情况与浸润程度,至少观察30s。
③书页用细喷雾整体喷潮,观察纸张整体亲疏水性。
书芯纸张亲疏水性测试
经过观察,书芯纸张水滴切面小于90°,亲水性较强,在修复过程中吸水后容易膨胀变形,因此要控制胶水的水量,减少变形和黏合不均的问题,以及因吸水导致的黏合强度下降的问题。
环衬纸张亲疏水性测试
观察环衬纸张的水滴切面大于九十度,显示纸张疏水性较好。在修复过程中在选择水基黏合剂(小麦淀粉浆糊或甲基纤维素)时要对黏合效果作好观察和调整,避免出现由于纸张不易吸收水分导致的难以渗透和黏合牢度降低的情况。
清洁除尘
清洁目的
清扫去除书籍纸张表面浮尘以及沉积的灰尘,为后续修复创造干净、稳定的基础条件。
清洁工具
清洁用软毛刷、静电除尘布、无乳胶化妆棉、文保清洁海绵(Dry Cleaning Soot Sponge)、施德楼Mars Plastic橡皮粉、生胶片、吸尘器、镊子、金属刮刀。
清洁过程

清洁顺序如下
封面封底:从中心往四周。
书头,书脚:从书脊往书口方向。
书口:从中间往两边。
订口:从中间往两边(可用软毛刷现将嵌入订口的灰尘扫出,再吸尘)。
书页:从订口往三边。
先清洁书籍封面,书籍顶部和底部以及边缘,再打开书对里面的纸张进行清洁。
清洁工具使用顺序选择柔和程度由轻到重
一只手握紧书脊的位置,让书籍保持一个“紧闭”的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在除尘过程中,灰尘掉落到内页里面。
首先清洁书籍的顶部,这里是最脏的位置。使用毛刷或者除尘布,从书脊往书侧边的方向刷扫、擦拭,反复进行3-4遍。
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清洁书的底部和侧边。清理书的侧边时,从书边的中心往两边擦拭或者扫尘。
使用无乳胶海绵按照清洁顺序对封面板、书口等部位进行擦拭。
使用橡皮粉打圈清洁封面板。
完成书籍表面清洁,打开书继续进行清洁。先清洁书芯缝隙(订口)处的灰尘:用迷你吸尘口在缝隙处从中间往两头清除灰尘,也可以搭配毛刷:⼀边用毛刷将灰尘从缝隙中扫出,⼀边吸尘。
再清洁书芯纸面:用吸尘器或者除尘布或者软毛刷从书页内部向外,沿着放射状的方向逐⼀除尘。
完成了基础除尘之后,再对纸张上的污垢进行进一步清洁:纸面上大部分污渍用干洗海绵擦除即可。书页上的残留聚积物用金属刮刀轻轻撬起,之后用刷子刷掉或者用镊子夹除。
去胶
去胶目的
将书脊原有裱材和酸化、发脆的胶水去除,以确保后期用可逆浆糊施胶的有效性。
去胶部位
书脊残留胶痕和书脊裱材残胶。
修复材料
3%的甲基纤维素凝胶(Methyl Cellulose)、特氟龙刮刀、金属刮刀、镊子。
修复过程
1.首先采用干揭法,用金属刮刀和镊子去除书脊表面的胶和寒冷纱等酸化、脆化裱材。


2.由于书脊胶水老化,干揭无法完全揭除,因此使用3%的甲基纤维素湿敷于书脊上,等待10min左右,待其软化后,即可使用刮刀轻松去除残留胶水和裱材。



处理封面板
染纸
使用材料:长纤维皮纸(11g)、高登丙烯墨水(Golden Acrylic Ink)、去离子水、羊毛刷。
染纸过程:
(1)使用丙烯墨水在去离子水中调色,尽量接近原封面板颜色。
(2)调色过程中可使用小纸张进行预染色,吹风机快速吹干后与原纸进行对比,调整染料。
(3)取比纸张大的聚酯薄膜,刷子蘸取染料,在聚酯薄膜上先均匀涂一层染料。
(4)将纸张正面向上,放置在聚酯薄膜上。
(5)刷子蘸取染料,先在测试纸上刷去多余染料,使刷出时均匀。
(6)从纸张的中间往两头,往外刷色。
(7)刷的时候,如果不是一次上色而是多次上色,则在刷的时候每⼀次尽量不要重叠,刷满后再进行下一次,由浅入深。
(8)将刷好的纸抬起,移动到挂杆上晾干。

修角
使用材料:档案级聚酯薄膜(麦拉膜/Archival Mylar Film)、聚酯纤维(Hollytex)、吸水纸、浆糊(日本Zen Shofu 小麦淀粉)、特氟龙刮刀、剪刀、金属刮刀、镊子、镇纸。
修复过程:
(1)使用特氟龙将翘起的书角慢慢施加压力压平。
(2)使用手术刀割开书角布料,刀片沿破损部位平插入布料顺着边沿把布料割开长于破损长度约1厘米,平推掀开布料,反面也用同样方法割开。
(3)使用正常填胶法修补纸板,掀开封面布料后,使用麦拉膜隔绝布料与纸板,将浆糊填入纸板中间将已分层的纸板粘好,使用特氟龙压擦平整,封面布料上盖棉纸或hollytex,防止胶水溢出污染布料,并使用鱼尾夹将书角夹紧晾干整平。
(4)使用“镶嵌法”修补封面布料角,掀开部分布料,将已染色的皮纸裁取毛边对书角进行包角结构重塑,使用特氟龙压擦平整,封面布料上盖棉纸或hollytex,防止胶水溢出污染布料,并使用鱼尾夹将书角夹紧晾干整平。
(5)用SC6000为书角打蜡。






左右修复效果
处理书芯
1.纸张修复
修复材料:染色的11g长纤维皮纸;档案级聚酯薄膜(麦拉膜/Archival Mylar Film)、聚酯纤维(Hollytex)、吸水纸、浆糊(小麦淀粉)、特氟龙刮刀、剪刀、金属刮刀、镊子、镇纸、拷贝台。
修复过程:
(1)将11g长纤维皮纸染成与书芯纸张颜色一致的米黄色。
(2)裁与书芯纸张缺口形状一致的补纸。
(3)将与书芯纸张连接的补纸边缘裁毛边,留1-2mm。
(4)在补纸边缘涂薄浆糊,利用拷贝台与书芯纸张粘贴。
(5)使用“三明治法”晾干整平纸张。



2.处理松动及掉落书页
修复材料:染色的11g长纤维皮纸、聚酯纤维(Hollytex)、吸水纸、灰板、浆糊(小麦淀粉)、特氟龙刮刀、剪刀、小刮刀、镊子、镇纸。
修复过程:
(1)首先绘制线迹图,为裁剪皮纸齿状边缘提供准确尺寸。
(2)使用11g已染色的皮纸,长20.5cm(同书高),宽3.5cm。裁剪齿状一侧需提前进行毛边裁切,取0.5cm长度裁剪成与缝线打孔一致的齿状,齿状一侧穿过第一帖缝线缝隙与第二帖的第二页使用浆糊相连。在连接处盖Hollytex、吸水纸、废板,盖上镇纸,让纸张在适度压力下,自然晾干整平。
(3)将余下的3cm长度皮纸使用浆糊粘贴于书脊处。
(4)裁2条11g已染色的皮纸,长20.5cm(同书高),宽1cm,两侧均毛边裁切,分别粘贴第二帖掉落的第一页书页于前一帖和后一帖,保证掉落的这页前后都可以180°展开。在连接处盖Hollytex、吸水纸、废板,盖上镇纸,让纸张在适度压力下,自然晾干整平。




3.环衬内接缝连接
修复材料:染色的11g长纤维皮纸;聚酯纤维(Hollytex)、吸水纸、灰板、浆糊(小麦淀粉)、特氟龙刮刀、金属刮刀、镊子、镇纸。
修复过程:
(1)裁宽度3cm左右的皮纸,将一边粘贴于书芯,长度3-5mm,再将单页环衬与其连接。
(2)整平晾干如下图所示,为嵌入封面板预留2.5cm长度的皮纸。


4.缝线加固
修复材料:剪刀、镇纸、缝书针、无酸亚麻线。
修复过程:
最后一帖由于缝线断裂导致其结构松散,为了增强其稳固性,采用单线回缝法对其进行加固修复,以确保书帖的完整性和书籍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加固书脊
修复材料:17g长纤维皮纸、120g无酸牛皮纸、无漂白无上浆棉布、书脊整形器、灰纸板(3mm)、无酸PVA、特氟龙刮刀、剪刀、金属刮刀、镊子、镇纸、保鲜膜。
修复过程:
1.书脊初步整形,使用书脊整形器恢复圆脊基本形状。

2.测量书脊宽度,测量书脊上、中、下三个位置,取最小值——40mm。书脊使用浆糊粘贴17g皮纸。

3.书脊粘贴嵌入封面板的无漂白无上浆棉布。
①裁宽度为4cm(书脊宽度)+6cm宽,长度为20.5(书脊长度)的棉布;
②在书脊刷无酸PVA,使用蘸涂法将棉布粘于书脊上,用手掌抚平粘牢,使用压擦工具保证边角位置粘贴牢固。

4.书脊加空腔。
使用120g无酸牛皮纸作为空腔纸。测量书脊上、中、下三个位置的宽度,取最大值。折叠三层(one-on two-off),用PVA粘贴空腔纸,单层粘书脊,双层裱在一起粘封面书背。



5使用保鲜膜包裹书芯完成定型

书脊加固结构示意图如下:

修复连接结构
加工书壳
修复材料:长纤维皮纸(30g)、康颂蜜丹纸(160g)、聚酯纤维(Hollytex)、档案级聚酯薄膜(麦拉膜/Archival Mylar Film)、吸水纸、灰纸板(3mm)、未漂白未上浆纯棉布、高登丙烯墨水(Golden Acrylic Ink)、混合胶、无酸 PVA、特氟龙刮刀、鬃刷、间距规、玻璃板、胶带、剪刀、手术刀、金属刮刀、镊子、镇纸。
修复过程:
1.使用丙烯墨水将无漂白无上浆棉布染成与书脊颜色一致的深红色。并使用混合胶将染好的棉布与皮纸进行粘贴。

2.根据封面板掀开位置确定布料嵌入封面板的宽度为1.5cm,使用间距规划线确定纸板去薄的位置。

3.用胶带沿着间距规划出的痕迹去薄掀开处的纸板,同时去薄连接封面板的布料皮纸裱材,可避免嵌入的布料在封面产生凸痕。确定上胶位置,在封面掀开的纸板上涂PVA胶,将布料皮纸粘于掀开的封面板上,使用压擦器将之贴牢。使用“Etherington Trick”法给封面板掀开的里侧上胶,通过拉扯Mylar膜将胶充分转移至封面板上。




4.确定封面板与书芯位置关系,用铅笔在布料皮纸上作标记,确定封底板的粘贴连结位置。


5.修复后的封面板长度是20.4,使用160g康颂蜜丹纸,作为连接封面板书脊位置的卡纸,卡纸裁切大小为204×42(mm)。根据书壳和书芯的位置确定卡纸粘贴的位置,使用无酸PVA将卡纸粘贴在书脊位置,垫Hollytex压擦使粘贴牢固。


6.将书头和书尾的布料折进封面板中进行粘贴,为避免折痕突出,提前根据折进的位置去薄纸板。



7.将原封面裱材残片粘回原位置,复原原书壳结构样貌。

连接书壳和书芯
修复材料:长纤维皮纸(11g),其它材料:聚酯纤维(Hollytex)、吸水纸、保鲜膜、浆糊(小麦淀粉)、无酸 PVA、混合胶、特氟龙刮刀、剪刀、镊子、镇纸
修复过程:
1.确定书芯与书壳的准确位置后,使用镇纸在修复台边缘固定书芯和封底板。

2.在书脊的空腔纸上刷无酸PVA,从中间往两边刷。粘贴书脊后使用保鲜膜裹紧书籍定型 1 小时。

3.摊开封面板确定嵌入布料长度,剪裁掉多余的布料和皮纸,棉布角斜切确保不增加纸板多余厚度。使用混合胶将嵌入部分粘贴牢固。



4.使用 PVA 用“Etherington Trick”法将封面板掀开的环衬页粘回。
5.在8分干燥的时候裁1cm宽的与环衬同色的11g长纤维皮纸,裁毛边,使用浆糊粘贴盖住接缝位置。
6.将原书脊的布料使用PVA粘回至书脊位置。书背垫Hollytex进行压擦。

7.使用SC6000对书壳新增裱材部分进行抛光处理。
04
After Treatment
修复成果
无酸封套制作
使用档案级聚酯薄膜(麦拉膜/Archival Mylar Film)制作书籍封套。

修复后书籍信息
尺寸:修复后(高/宽/厚cm)20.6*14.5*4
重量:修复后(g)907.97
修复后照片登记:








05
Post-Repair Evaluation and Conclusions
分析与总结
修复重点、难点
本次修复工作的重点在于修复方案的前期制定。为确保修复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防止过度干预,需要对书籍的整体结构进行细致分析,结合原始装帧方式、裂损情况及材料特性,审慎制定修复方案。在此过程中,始终秉持“最小干预、可逆性、兼顾历史信息与实用功能”的原则,确保每一环节的修复决策均有充分依据。
本次修复工作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书壳的重新制作及其与书芯之间的连接操作上。作为承载与保护书芯的重要结构,书壳的制作在功能性与技术性上均提出较高要求,尤其是在开合顺畅性、结构稳定性与整体协调性方面,对修复人员的操作精度与经验有较大挑战。
修复效果评估
尽管在前期修复方案制定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原装帧中的支撑带未予保留,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选用无漂白、无上浆的棉布与皮纸连接封面板与书芯,整体结构仍表现出良好的牢固性与稳定性。所用材料均为无酸、可逆的修复材料,符合文献修复的标准。在尽量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有效恢复了原书的使用功能,整体修复效果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目标。
经验与启示
在书壳制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书脊部位的宽度预留问题。为确保与书芯连结后书籍开合自然,需综合考虑书沟(Joint)与内接缝(Inner Hinge)所需空间,在常规基础上适当增加书脊宽度,以满足书籍的翻阅需求及结构力学的稳定性。此外,在书壳与书芯的连接操作中,必须严格对齐书口及封面、封底板的位置,避免因偏移导致结构不对称或影响使用体验。以上操作在未来的修复中是需要特别关注与谨慎处理的关键环节。
在本次补纸环节中,仅采用了单层皮纸进行修复。此方式所提供的抗拉强度与耐久性欠佳,难以与原书页强度匹配,可能存在再次断裂的风险。应采用“双面衬补法”,正面的补纸毛边处理,毛边涂胶搭补粘贴于正面缺口处,背面使用搭边宽出1-2mm的皮纸,全涂胶,以增强整体牢固度。
在本次修复中,借助 Visio 软件进行书籍结构图的绘制,有助于在前期更清晰地理解原装帧形式及各结构部件之间的关系。通过图示方式直观呈现了书芯、书壳、书脊等关键部位的结构、缝线方式 、修复材料和修复前后对比,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了有效支撑。由于Visio 支持将模具保存为 .vssx 格式文件,并在不同项目中进行导入和重复使用。因此本次修复所绘制的结构模具可归档为标准库,其他修复人员可通过 Visio 的“形状”面板一键调用。这种机制不仅能够实现团队间的协作标准化,还大幅降低了新修复项目制定修复方案时的准备成本,具有良好的实践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