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教师“不怒而威”的气场从何而来?它并非源于严厉的训斥,而是基于清晰的指令、稳定的情绪、公正的角色、扎实的专业以及对学生的智慧引导。这篇文章分享了气场修炼的五条路径,帮助教师实现从管理到引领的升华,让教育在沉静中彰显力量。一起来看——
在中小学的校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有的教师站在班级门口,无需开口,只是静静伫立,喧闹的教室便会瞬间安静,学生们会自觉端正坐姿、拿出课本,这便是不怒而威的气场力量;而有的教师即便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指令下达后班级依旧混乱,难以形成整齐的行动。
这种气场差并非源于教师的嗓门大小或严厉程度,更与教龄长短无必然关联,其背后藏着教师自我定位、沟通方式、专业素养,以及对班级关键学生管理方式的深层差异。这里和大家分享气场修炼的几大路径两方面。
教师“不怒而威”气场的
五大修炼路径
第一,指令修炼:“短、准、恒”,让每一句话都有分量
有气场的指令,关键在“短、准、恒”三个字,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表达习惯。
“短”即精简语言,去掉所有无关的铺垫与抱怨。比如组织学生排队,不说“你们能不能快一点?每次排队都这么慢……”,而是直接说“1分钟内,按身高站成两列,寂静无声”。简短的指令能让学生快速捕捉核心信息,同时传递出教师珍惜时间、注重效率的态度,间接提升权威感。
“准”即明确标准,让学生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比如布置作业时,不说“今天的作业要认真写”,而是说“数学练习册第15-16页,计算题要写清步骤,字迹工整,明天早读前交给课代表,有错的要订正三遍”。清晰的标准能避免学生因不知道怎么做而敷衍,也让教师后续的检查有依据,减少学生找借口、教师反复催促的矛盾。
“恒”即坚守原则,一旦下达指令,就必须让学生执行到位。有的教师下达指令后,学生没做到便不了了之,久而久之指令便失去了效力。有气场的教师会坚持没做到就重做:比如让学生排队安静,若30秒后仍有声音,说“回到班级,我们重来”,直到学生完全遵守。这种说到做到的坚持,会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指令不是玩笑,从而主动服从。
第二,情绪修炼:“稳、察、导”,用平静传递力量
“不怒而威”的核心,是教师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情绪稳定,平静的眼神、沉稳的语气,比大吼大叫更有威慑力。这种情绪管理能力,可通过“稳、察、导”三步修炼。
“稳”即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当遇到学生调皮、班级混乱时,教师可以先深呼吸3秒,在心里默念“我现在的情绪是生气,但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待情绪平复后再行动。比如学生上课传纸条,不要立刻冲过去指责,而是轻轻拿走纸条,放在讲台上,不动声色继续讲课,课后再单独沟通。
“察”即观察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避免盲目批评。有时学生的不听话并非故意捣乱,而是有隐情:比如上课走神可能是没休息好。有气场的教师不会急于发火,而是先了解情况:“你刚才趴在桌子上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种“先理解再处理”的态度,既体现了教师的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尊重自己”,进而更愿意配合管理。
“导”即引导学生管理情绪,而非只靠教师压制。气场不是教师压制学生,而是教师带领学生建立规则意识。比如班级里有学生吵架,教师可以说“现在你们都先冷静5分钟,然后分别去写一下事情的经过,注意不要指责对方,只说自己的感受和做法”。通过引导学生理性沟通,既解决了问题,也让学生明白情绪失控没用,理性解决才是办法,同时认可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气场自然增强。
第三,角色修炼:“明、公、担”,做学生心中的“可靠灯塔”
教师的角色定位清晰,学生才会有明确的敬畏边界。修炼气场,需要教师明确自己的三重角色:规则的制定者、公平的执行者、责任的承担者,并用“明、公、担”来践行。
“明”即明确规则,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开学第一节课,有气场的教师会花时间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上课不能随意讲话、迟到要向老师说明原因……规则不是教师单方面强加的,而是师生共同认可的,学生自然更愿意遵守。同时,规则一旦制定,就不要轻易更改,避免学生产生规则可以变通的想法。
“公”即公平执行规则,不搞特殊化。学生最在意的是公平,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公平,那么无论教师多严厉,都无法建立气场。有气场的教师会做到一视同仁:成绩好的学生迟到,同样要按规则点明;调皮的学生做好事,同样要公开表扬。这种公平会让学生相信教师的决定是可信的,从而愿意服从。
“担”即承担责任,不把问题都推给学生。当班级出现问题时,有气场的教师会先反思自己:学生上课走神,是不是我的教学太枯燥?班级纪律差,是不是我的管理方法有问题?教师敢于承担责任,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我们站在一起,进而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正是气场的重要支撑。
第四,专业修炼:“能、趣、思”,用实力赢得学生的真心认可
真正的气场,源于学生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可。学生相信“这个老师很厉害,跟着他能学到东西”,自然会心生敬畏。修炼专业能力,需要教师在“能、趣、思”上不断精进。
“能”即提升教学能力,让学生觉得听课是一种收获。有的教师讲课逻辑清晰、案例生动,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有趣,学生听得入迷,生怕错过内容。比如教数学,用生活中的例子讲解公式:“我们买东西打折,其实就是百分数的应用,打八折就是原价乘以0.8……”这种能把知识讲活的能力,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很厉害,进而产生敬佩之情。
“趣”即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觉得上课不是负担。严肃不等于枯燥,有气场的教师能在严格管理和有趣教学之间找到平衡。比如教语文,讲《核舟记》“船头坐三人”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有趣的课堂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喜欢上课的同时,更愿意遵守教师的指令,因为他们不想破坏有趣的课堂氛围。
“思”即持续反思进步,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成长。没有完美的教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反而会让学生更认可。这种愿意反思、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真实、可靠,进而产生更深的信任,而信任,正是不怒而威气场的根基。
第五,关键学生引导:“用、信、带”,让调皮学生变成“助力者”
班级里能量足的调皮的学生同样可以是教师的助力者。发挥好这类学生的价值,既能消散他们的负面能量,又能借他们的影响力带动班级,是教师气场修炼的加分项,核心在于“用、信、带”三个字。
“用”即给任务、压担子,让能量有处可放。这类学生往往精力旺盛、喜欢表现,教师可以主动给他们分配管理类或服务类任务:比如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班级物资管理员,负责分发作业本、整理图书角。当他们的精力被正事占据,自然没时间再调皮;更重要的是,被教师重用的感觉会让他们产生责任感,逐渐从捣乱转向主动维护秩序。
“信”即给予信任、及时肯定,让学生找到正面价值。这类学生长期被贴上调皮的标签,内心深处渴望被认可。教师要学会放大他们的优点:比如学生第一次完成监督任务时,老师要当众说“今天预备铃响后,XX同学提醒大家安静,全班进入状态,值得表扬”;如果学生偶尔没做好,也不要立刻否定,而是私下说“刚开始执行任务,很容易忘记,可以让同桌提醒你,慢慢就不会忘记了,老师相信你能做好”。
信任是最好的引导剂,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相信我能做好,就会努力不辜负这份信任;而教师的及时肯定,会让他们明白原来自己也能被大家关注。这种正面反馈会逐渐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让他们变成教师的小帮手,班级纪律自然会好转,教师的气场也会随之增强。
“带”即引导学生带动他人,形成正向循环。当这类学生逐渐转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让他们发挥影响力。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当原来的“刺头”开始遵守纪律,其他学生便会跟风。这种以点带面的正向循环,会让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就能让班级保持有序,不怒而威的气场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巩固。
气场修炼的关键:
从“控制学生”到“引领学生”
需要明确的是,教师修炼气场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规则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用对关键学生的正向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身价值,从破坏者变成建设者。
那些站在班级门口就能让学生安静的教师,从来不是靠威慑让学生服从,而是靠可靠让学生信赖:学生知道,这位教师的指令清晰,不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位教师的情绪稳定,不会让他们担惊受怕;这位教师的规则公平,不会让他们感到委屈;这位教师的专业过硬,能让他们学到真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位教师能看到每个学生的潜力,哪怕是曾经的“刺头”,也能在他的引导下找到发光的机会。
气场从来不是装出来的严厉,而是做出来的可靠。当教师不再纠结于如何让学生怕我,而是专注于如何让学生信我。把指令说准、把情绪稳住、把角色摆正、把专业做精、把学生带好,不怒而威的气场便会水到渠成。到那时,教师无需高声,学生自会倾听;无需训斥,学生自会尊重;无需费力管控,班级自会有序,这也是教师气场强大的呈现。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上一篇:管理精髓是“理”不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