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
正式发布
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深圳共有5所高校的91个学科上榜
总数较去年新增14个
上榜高校有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
其中
49个学科进入全球百强
较去年新增14个
25个学科位列全球前50名
较去年新增6个
——由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揽获
软科在全球性的学科排名方面的探索始于2009年。最初通过借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并进行适当微调,首次发布时仅包括5个学科的排名结果。2017年,排名定名为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同时,历经多年打磨,排名方法升级,排名体系更加成熟,被纳入排名的学科增加到50余个。作为排名方法优化后的第9次发布,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以更宽广的视角,透视中国高校学科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图源:深圳大学
2025年排名新增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排名学科数达到57个,覆盖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GRAS的排名对象包括全球3000多所大学,最终发布的榜单展示了9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所高校的近2万个学科点。美国大学在排名中仍然保持领先,在27个学科占据榜首,上榜总次数达到4281次,位列全球第一。中国内地高校持续进步,在21个学科拔得头筹,上榜总次数3747次,位列全球第二,上榜高校数量达到359所。中国内地高校在各学科排名中的上榜总次数和上榜高校数量近10年来稳步提升。
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
中国内地高校在电力电子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3个学科首度问鼎世界第一
使得中国内地高校的
全球冠军学科增加到21个
分别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南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中国农业大学(农学)、扬州大学(兽医学)。其中,扬州大学首次拥有全球冠军学科。
梳理上榜名单发现,深圳高校的全球百强学科涵盖了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国家建设发展的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急需领域争先进位。当前,深圳正超常规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低空经济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而在本次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的人工智能学科位列全球第18名,是深圳高校排名表现最好的学科之一。

图源:南方科技大学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全球高校纷纷抓住机遇,赋能学科智能化升级,着力构建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学科体系。
在人工智能学科排名中
深圳上榜高校还有
深圳大学(第42名)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101-150名区间)
此外,在同为今年新增的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中
南方科技大学位列第32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位列第46名
具体到各高校上榜情况来看
深圳大学有38个学科上榜,领跑全国非“双一流”高校。其中,20个进入全球百强,12个位列全球前50名,分别是矿业工程(第20名)、纳米科学与技术(第22名)、通信工程(第25名)、仪器科学(第29名)、生物医学工程(第29名)、土木工程(第29名)、化学(第35名)、交通运输工程(第35名)、遥感技术(第39名)、化学工程(第41名)、人工智能(第42名)、水资源工程(第47名)。
南方科技大学有33个学科上榜,其中23个进入全球百强,11个位列全球前50名,分别是人工智能(第18名)、水资源工程(第22名)、纳米科学与技术(第26名)、生物医学工程(第27名)、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第32名)、能源科学与工程(第37名)、化学(第38名)、控制科学与工程(第41名)、数学(第47名)、机械工程(第48名)、环境科学与工程(第50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6个学科上榜,其中6个进入全球百强,2个位列全球前50名,分别是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第46名)、通信工程(第49名)。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各有2个学科上榜。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焦子宇)
上一篇:排队送钱的中产,盆满钵满的幼儿园
下一篇:显著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