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幼儿园历经“学校办园—集团办园—独立建制”三阶段沉淀,始终秉承“以自然生活为基,寻儿童发展之本”的办园宗旨,在“自然野趣,向野而生”办园理念引领下,依托西来古镇自然与文化资源,构建“趣游戏、趣运动、趣生活”三维“野趣”课程,致力培育“亲自然、趣生长”的现代儿童,让童真自然释放、天性自由舒展,成就每个孩子的独特成长。

筑“童年院子”,让游戏课程浸满“野趣味”
自然是儿童最本真的游戏场。面对室内空间局限,师幼携手拓展户外场地,打造“古镇集市”“山坡乐园”“沙水营地”等八大户外游戏区,将山坡、草坪、沙池化为探索天地;挖掘自然材料“真、野、趣”的特质,以灶台、帐篷、秘密小屋等创设“可玩、可探、可创”的游戏场景。
在这里,孩子在山坡灶台生火、在沙池筑造城堡、在秘密小屋分享心事——“野趣味”不仅是游戏形式的生动,更是“真体验、野探索、趣成长”的课程内核,让游戏成为儿童与自然对话的成长密码。

融“园所实际”,让运动课程彰显“园本味”
西来幼儿园聚焦“趣运动”课程,构建“1+2+3”一小时户外混龄运动模式:以10分钟热身准备、20分钟定点体能、30分钟自主探索为框架,打破班级、场地边界,让操场、角落都成为运动乐园。其中,跳绳运动初显特色:从“绳趣初探”的大胆尝试,到“绳趣进阶”的技能提升,再到“绳艺绽放”的自信展示,多元玩绳游戏既实现了幼儿运动能力的阶梯成长,更涵养了团队协作、拼搏意志与责任担当,让运动成为“筑基生命能量”的成长载体。

联“古镇乡情”,让生活课程饱含“乡情味”
生活即教育,乡情是底色。园所深挖西来古镇资源,以“一园一村”为载体,打造“探秘古镇”“美丽铁牛村”“红色铜鼓”等生活课程:孩子们逛古镇集市识民俗、游铁牛村赏乡野风光、赴铜鼓村悟红色精神,在节气节日里解锁“活教材”,在走出园门的实践中拓展认知、联结乡土。“乡情味”不仅是文化的浸润,更是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感受“生于斯、长于斯”的归属感,让乡土基因成为成长的精神根系。

聚“野趣引路人”,让教师团队焕发“专业味”
“野趣育童”的落地,离不开一支懂自然、爱儿童、善探索的教师团队。园所打造“研思并行、知行合一”的教师成长体系,通过“野趣课程工作坊”“古镇资源研学营”“自然游戏共创会”等多元载体,引导教师深耕课程研发。从户外游戏区的场景设计到自然材料的创意运用,从混龄运动的科学组织到乡土课程的深度挖掘,教师始终以“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陪伴孩子在山坡奔跑、在田间探索、在古镇寻访。
团队中既有深耕幼教多年的资深教师,以丰富经验护航成长;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以创新思维激活课程。他们扎根乡土、贴近自然,将教育智慧融入“野趣”日常,用爱心与专业,成为孩子们“向野而生”路上的温暖引路人,让每一份童真都能被看见、每一次探索都能被支持。

凝“课程成果”,让特色办园厚植“内涵味”
近年来,园所特色办园成效显著:办园实践获《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等案例在全国、省、市平台分享推广;省、市级课题《自然材料在农村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中运用的实践研究》优秀结题,为农村园课程建设提供范本。
“游戏释放率性本真,运动筑基生命能量,生活融通文化基因,团队赋能成长之路”,三维课程与优质师资相辅相成,既成就了“听得见笑声、看得见淘气、记得住童年”的野趣园所,更让“亲自然、趣生长”的育人目标落地生根——西来镇幼儿园,正以“野趣”为笔、以师爱为墨,绘就乡村幼儿的阳光成长画卷。(图/文 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