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现 “专业替课”服务?是偷懒还是无奈
开心田螺
2025-11-24 22:11:09
0

大学出现 “专业替课”服务?是偷懒还是无奈

半月谈记者 原勋

在大学,替人上课点名答到,并不是新鲜事儿,但时下出现的“专业替课”服务,着实要引起关注。特别是明码标价的有偿替课现象正在一些学校蔓延,亟须警惕。本该充满求知欲的大学校园,何以出现替课交易?

“专业替课”,生财有“道”

在某网络平台一篇题为“第一次替课应该注意什么”的帖子下,一条评论收获1671个点赞。评论者“小狗快跑”详细罗列着替课交易的注意事项,从确认身份的细节到应对点名的技巧,十分详细。

“狐友(搜狐开发的一款社交App)和微信替课群就是我的‘接单主战场’。”某高校“专业替课”人士钩钩给半月谈记者发来多张群聊截图,屏幕上数十个标着红色未读提示的群聊窗口密密麻麻。这些群聊窗口俨然形成一座电子“替课交易大厅”,新消息提醒不时弹出,需求信息源源不断。

“不少学生喜欢在狐友上发布替课需求,是因为狐友用户群体偏年轻化,且相对小众,不容易被学校发现。”钩钩说,她每天都会花半小时浏览平台,一旦发现合适订单,便迅速私信联系。

谈及“市场行情”,钩钩非常熟悉。“早自习最累,早上8点1节课25元,其他时间的普通课程20元1节。专业门槛高的实验课,价格能涨到35元至65元不等。”她特别强调,给研究生有偿替课是香饽饽,“不仅报酬高,还因为研究生忙于科研而没空上课,更容易发展成长期客户”。钩钩回忆,曾有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在外工作,连续让她替一学期的小班公共课,不仅每月支付固定报酬,还额外给不少“小费”。

钩钩发布的代课帖

与钩钩不同,南方某大学学生小元专攻晚自习替课这一“赛道”。“两小时25元,下单满7次还送1次。”小元选择在企业微信上寻找客源,“企业微信是实名制的,能避免老师‘钓鱼’,但学生名字暴露,还是有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小元会在接单前与客户反复确认课程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课堂点名是替课过程中的“惊险环节”。钩钩练就了“声东击西”的本领:“老师点名时,我会故意压低声音应答,同时用咳嗽声、周围同学的交谈声作为掩护,让声音融入环境。”小元则采用“沉默是金”的策略:“如果老师是随机抽查点名,我就保持安静,装作在认真学习,一般不会被发现。”

被替课者的无奈选择

“我都已经就业了,为什么还要上就业指导课?”大四学生晓雯无奈地说,她的实习地点在外地,回来上课不现实,课堂请假多了影响分数,甚至导致挂科重修,“替课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社团活动达人小林同样不得不找人替课。作为学生会主席和多个社团的负责人,他每天的日程表都被各种活动填满。“有时一天要参加3场活动,根本没时间上课。要不然就说我在社团活动中不负责任,要取消我的加分,要不然就是课程请假扣分,我只能找人替课。”小林说。

备考研究生的雨薇也因时间冲突选择替课。“每天12小时复习专业课,哪有精力去听公共课?”她坦言,虽然明知替课不对,但在考研“上岸”和教室上课之间,她只能选前者。

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水课”提不起兴趣,于是主动找人替课。多名受访大学生提到,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空泛,不仅脱离专业学习需求,也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有的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全程照本宣科。据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公共课和专业选修课是替课“重灾区”。

“与其在课堂上浪费时间刷手机,不如花点钱找人替课,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上。”一名被替课学生小宇直言。

在采访中,半月谈记者发现,不少学生找人替课,内心却深感矛盾。“我之前在替课群接单,现在在替课群里找替身。”南方某高校大三学生云朵苦笑。“每次找人替课,心里都特别愧疚。”雨薇说,“但在现实压力下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替课交易滋生多重教育乱象

由于替课者与被替课者专业、年级不同,他们对课程内容陌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使得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云朵告诉半月谈记者,有一次她去上跨境电商的课,完全听不懂,课堂上还要临时考试,她当时只求“千万别注意到我”。

为避免替课现象蔓延,不少学校课堂开始以随堂测验、拍照查人等方式应对。

某艺术学院辅导员徐雪为自己的班级定制了照片花名册。“对于和同学们接触较少,不太熟悉班级同学的公共课老师,只需对照这本花名册,就能迅速准确地认出每一位学生。如有替课行为,基本可以当场发现。”

半月谈记者发现,即便学校采取多种手段,但目前仍无法杜绝替课现象。某些替课现象多发的高校甚至出现替课中介平台和产业链。小元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曾接触过一个中介团队,对方提出抽取25%佣金,“相当于我白干半小时,不如自己在企业微信上接单”。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替课交易的灰色环境正滋生多种乱象:有人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替课信息,骗取学生定金后失联;校园论坛上,冒用他人身份接单的情况屡见不鲜。更值得警惕的是,当“替课经验”在学生群体中口口相传,诚信意识的防线被悄然瓦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高校中存在的替课行为,不仅对学生自身学业造成负面影响,干扰其知识体系构建与能力培养,也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破坏教学活动的严肃性与规范性,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不利于高等教育育人质量提升,还易引发校园诚信缺失问题,冲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基。

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看书复习 曹正平 摄

储朝晖建议,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业观,明确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结合学生需求,更新内容、创新形式,提升课堂吸引力;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针对学生时间冲突、学习困难等问题,灵活调配学习资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区职教技能大赛跨境电子商务赛... 11月18日,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跨境电子商务赛项,在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正式...
孩子更爱玩平板不爱看书,如何才...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许多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话题,那就是:孩子更爱玩平板,不爱看书,怎么办? 在现代...
中小学寒假时间出炉,快来看看重... 家长、学生们最关心的 2026年寒假几时开始放? 有多少天? 近日,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 2026年中...
兴智教育:判断孩子能否读好书,... “我家孩子上课老是走神,作业写到半夜,是不是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深夜,接到一位老同学的求助电话,...
“考研热”显著退潮,2026考... “考研热”继续降温,创近五年新低,2026考研报名343万人,相比2025年减少45万,相比2023...
运河思政|探寻新途径!这所学校... 在通州区,各学校依托丰富的区域资源 通过课程融合、实践拓展 以及协同育人等多种途径 积极探索思政教育...
别再催孩子 “快点” 了!激活... 不用问都知道,有孩子的家庭90%每天都在上演“催逼大戏”。 不是催着孩子快起床,就是催着他们快点吃饭...
教育部部署2026年全国硕士研... 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举行。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
城市24小时 | 考研报名人数... 三年减少131万人 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43万 教育部网站11月24日消息,...
2026广州哪家英国留学中介好... 作为从事国际教育规划工作超过15年的资深顾问,笔者王磊在日常咨询中经常遇到广州家庭询问英国留学中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