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太香!高考排名江苏省前1000名去读师范,是喜是忧?
开心田螺
2025-08-18 19:29:28
0

全文共1804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文|夏云

1引子:企业家从高楼一跃而下,有编师范生的录取线再上新高

这个夏天,互联网上两条看似无关的热搜,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社会的残酷现实。

一边,是 企业家们在经济风暴中频频“避险”离场—— 至少5位知名民营企业家相继跳楼身亡;

另一边,是 高分学霸们蜂拥抢夺“铁饭碗”——师范、公安类专业录取线再创新高,甚至碾压众多985高校!

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层层扒开,看看背后的真相,以及它对我们未来的警示。

先来看看这些热搜的具体故事。

2025年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高达51.2万人,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

一位朋友的孩子,高考成绩排名全省第958名(历史类总分634分)——这已经是妥妥的学霸水平,本可以轻松进入多所985高校。

但在亲友的劝说下,她放弃了那些名校,选择进入普通的师范大学历史专业。

为什么?因为这个专业承诺“4+2”模式:本科4年加硕士2年,直接免试获得高中教师资格和编制!

稳定啊,铁饭碗啊,这成了家长和孩子眼中的首选。

同样,今年高考季,非211/非985/非双一流的江苏警官学院,以“碾压式”分数线强势出圈,被网友戏称为 “江苏第三所985”。

它的公安类专业,99%的毕业生都能端上铁饭碗,起薪甚至超过当地公务员20%!分数线高到超过很多传统985高校。

这些高分考生,为什么宁愿放弃顶尖大学,也要挤破头去抢编制?

再来看另一边,今年至少5位知名企业家相继跳楼的消息,让全社会心寒。

还记得2010年的富士康“十连跳”事件吗?那时,大家指责“资本家”压榨员工。

但今天,跳楼的不是员工,而是老板们!

就在2025年7月27日,曾经的湖北首富、居然之家实控人汪林鹏坠楼身亡,这件事再次把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推上风口浪尖。

曾几何时,创新创业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对年轻人的殷切期待;

如今, 它却成了“低收益+高风险”的代名词——收益往往仅够养家糊口,风险却大到要以生命和自由为代价。

在这种环境下,哪个家长还敢让孩子去冒险创业创新?

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奇观:两个画面并置,像一面镜子——“敢闯敢干”的企业家在风浪中离场,越来越多的高分学霸走向编制、走向讲台。

2 这种趋势意味着什么?

短期利好:课堂质量可能提升

更多高分生进入师范体系,能提升师资的学科功底、课堂设计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训练能力,这对基础教育质量绝对是正向刺激。

想象一下,未来的课堂上,老师们都是学霸级人物,孩子们能学到更前沿、更生动的知识!

长期风险:人才资源严重错配。

这个问题可就大了。教师队伍、公安队伍并不能消化那么多具有创新潜力的人才。如果最聪明、最敢拼的年轻人全涌向“稳定”,谁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

顶尖人才的缺失,会让创新力不足的后果在十年后集中显现:经济停滞、机会减少,大家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社会氛围的变化:经济活力都会被蚕食

社会氛围也在变:“避免风险”比“创造价值”更被推崇,不只是教育内卷,整个经济活力都会被逐步蚕食。

另外,这些学生和学校提前锁定四年甚至六年后的“编制”,其确定性也值得怀疑。

多年后,社会环境变了,编制政策变了;学生本人也可能讨厌这份工作了——这些都是潜在的“暴雷”隐患。

就像过去一些名牌高校为了抢生源,提前“签约”优秀中考生,最后因各种原因无法兑现,闹得一地鸡毛。

3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经济不确定性高企:民营企业裁员、倒闭的消息频出,经营成本高、市场需求波动大,让“创业”或“入企”成为高风险选项。

企业家频频出事,更是放大了全社会的风险感知——谁还敢轻易跳进去?

其次,编制职业的稳定性被无限放大:师范、警官等专业的入编保障,像一颗定心丸,让家长和考生在选择时天然倾向于“风险最小化”。

第三,信息扩散与跟风效应:一位高分学霸顺利入编、生活稳定的故事,经家长群和社交媒体传播,很快形成“榜样链条”,大家蜂拥而上。

最后,基础学科的短期回报不可见:科研、制造业、工程等领域,长周期的回报模式,在当下功利化的择业逻辑下,吸引力被大大削弱。

年轻人看不到快速变现的希望,自然就转向了“铁饭碗”。

4 求“稳定”,才是最大的风险

短期看,稳定职业能缓解个人的不确定性,让你睡得安稳。

但长期呢?如果缺少愿意承担风险、开拓未知的企业家和年轻人,社会创新能力会持续下降,就业压力反而更大。

因为创造新岗位、提供就业机会的,往往正是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者和创新者。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创造了无数新职业、新岗位:从外卖骑手到直播带货,从新能源工程师到AI算法专家——这些机会,都是企业家和创新者“试出来”的。

如果这种动力被挤压,未来新增的就业岗位只会减少,教育内卷反而会更严重,大家抢的“铁饭碗”也会越来越少。

5 解决问题的关键:激发敢为天下先的动力

对政府

降低创业制度性成本:简化审批流程、减轻税费负担、优化融资渠道。

完善失败容错机制:创业失败者应有快速重返市场的通道,而不是被一次失败永久打上“污名”。

稳定市场预期:政策连贯性、透明性和可预期性,是企业家敢投资的基本条件。

对高校与科研机构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尝试项目、接触市场,而不是一毕业就被迫进入体制。

产学研一体化:让科研成果有更快的产业转化通道,让年轻人看到科研与财富创造的直接联系。

对社会与媒体

讲好企业家的正面故事:用事实证明,勇于创新的人可以成功,也值得被尊重。

平衡风险与成就的叙事:避免只呈现失败悲剧,让年轻人明白风险背后也可能是巨大回报。

6 结语:稳定与冒险,社会需要两条腿走路

当企业家在跳楼“避险”,高分学子在争抢编制岗位时,我们必须看到,这既是个人选择的理性,也是环境使然。

稳定的职业可以为社会提供秩序感,但只有敢闯敢干的企业家和创新者,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教育内卷的压力。

中国未来的活力,既需要站在讲台上的学霸,也需要站在风口浪尖的勇者。

让更多人愿意、也敢于去闯,这才是长远之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一建押题:近10年真题... 距离一建考试不足60天了,今年的考场,注定不平凡!我们所有一建考生,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挑战!这...
北京高校力学专业大盘点:部属市... 【产学研视点】北京高校力学专业大盘点:部属市属高校共筑多元力学教育格局 力学,这门支撑人类文明发展...
看了暑假作业清单, 终于知道为... 暑假进入尾声,有多少孩子在恶补暑假作业?最近,不少家长吐槽,孩子假期被作业塞满,还要完成各种“特色作...
学校考试系统如何助力开学季在线... 在9月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开学季,长时间的假期让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对学生们的自学成果充满了期待与担忧...
1955年3月党决定成立中央和... 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
将"几月几日&quo... 我国并没有专门设定“国家教育安全日”。可能您所提到的日期或概念存在混淆。保障教育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
江佳凤(1996年),任浙江大... 近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该院2025年新进教师风采。其中,出生于1996年的江佳...
你知道吗?南方科技大学在校生多... 你知道吗?南方科技大学在校生多少人,看完你就明白了!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兴的研究型大学,其在校生...
男子遭人冒名申领多个国家补贴?... 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长期在广州市工作的41岁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男子陈长前,今年6月回乡办理更名...
202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小自... 作为华中地区法学教育的重要标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小自考法学专业以其高通过率和行业认可度,成为在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