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
练习一:
1. 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所有)
2.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都)
3.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全)
4. 4.炮台悉为夷据。(全)
5.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次天子气也(都)
6. 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全)
7. 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所有)
8.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全、都)
9.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全)
10.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全)
11. 凡投三弟子。(全)
12.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全)
13.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仅只)
14. 项籍用江东之兵,人唯八千。(只有)
15.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只是)
16.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都、只是)
17.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只是)
18.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顾及、只)
19.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只)
20.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21.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止)
22. 计其资,不啻直千金。(只是)
23.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从前)
24. 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从前)
25. 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曾经)
26.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曾经)
27.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平时)
28.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从前)
29. 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已)
30.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就)
31. 先驱曰:“天子且至。”(将)
32. 行将为人所并。(就要)
33. 一日晌午,……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马上)
34. 寻病终,后遂无人问津者。(不久、就)
35.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马上)
36. 俄倾风停云墨色。(一会儿)
37. 余丞叹其技之奇妙。(履次)
38. 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正要)
39.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正好)
40. 会天大雨,道不通。(正好赶上)
41.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等到)
42. 晨夜兼到,比至南郡,而琮已降。(等到)
43.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最后)
44. 有志者事竟成。(终于)
45.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果真)
46. 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果真)
47.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48.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如果、就)
49. 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戌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
50. 殆天所以资将军。(大约)
51. 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大概)
52. 所食大率鼠之余也。(大概)
5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54. 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通讵)能入乎?(难道)
55.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然后快于心焉?(还是)
56. 我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那里)
57.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耶?(难道)
58. 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很)
59. 以为犬良我友也。(实在)
60.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如果、极尽)
61. 日思高其位,优其禄,而贪取滋甚。(更加)
62. 欲盖弥彰。(更加)
练习二:
1.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我、他、他)
2. 二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谁、你)
3.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的人、你、怎么)
4.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你的父亲、我)
5.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我)
6. 叔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他、你、这样、我)
7.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这件事、他、这件事)
8. 若皆罢去归矣。(你们)
9. 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
10. 斯志士之痛也。(这)
11. 吾与徐公孰美。(我、谁)
12. 好夫似龙而非龙也。(那)
13. 微斯人,我谁与归。(这样的)
1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能)
15.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什么)
16. 吾人也,彼人也,彼能是,我不能是。(这样)
17.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那、它)
18.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您的)
19. 余夷脱逃者,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讥毙。(有的)
20. 愚以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我,它)
练习三:读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1.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人名)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
2.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细也,故其畜积足恃。……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 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练习四:把带点的词的词义填在括号里:
1.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许多)小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果实),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它果实)。唯(只是)戎不动。人问之(他),答曰:“树在道边多子,此(这)必(一定)苦李。”取之(它的果实) 信( 果真)然( 这样 )。
2.操尝(曾经)出征。丕、植并(一起)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文采),左右属目(注意看),操亦悦焉(这事);不怅然自失。济阳吴质耳语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等到)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和)左右咸( 都 )歔欷。于是,皆以(认为)植多华辞而( 可是 )诚心不及(够)也 。
3.人有卖骏马者,比(连)三旦立于市,人莫(没有)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它(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我言。愿子(您)还而视之(它),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与子。” 伯乐乃(就)还面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
4.有大高长者,左右文人欲取(得到)其(它的)意。皆(都)
尽恭敬,长者唾时,左右待人以脚踏却(去)。
有一愚者,不及(赶不上)得踏,而作是(这)言;“若(如果)唾地者,诸人踏却。欲唾之时,我当先踏。”
于是长者正欲咳唾,时此愚人即便举(举起)脚踏长者口,破唇折齿。长者语愚人言:“汝(你)何以故踏我唇口?”
愚人答言:“若长者唾出口落地,左右谄(巴结)者已得踏去。我虽欲踏,每常不及(赶不上)。以是之故(原因) 唾欲出口,举脚先踏,望得汝(您的)意。”
练习五: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哪些代词按类别列出:
1.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人称代词:余、彼、之、余、之、之;
指示代词:焉、是、其、此、或;
疑问代词:何、谁。
2.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启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之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绥。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人称代词: 齐威王、墨大夫、阿大夫、
指示代词:左右、人民、
练习六:读下文了解释加点词,並注明词的类别:
1. 曹丘至,即揖(行礼后对)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怎么)以得此(这样)声于梁、楚间哉?且仆(况且,做官)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反而,不)重耶?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人留数月,为上客,厚(厚礼)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2. 泰孝公于是布(给)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晋国)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西、北),广(开拓)
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不安宁)宁,国家内忧,未遑(处理)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认为)秦,丑(羞怯)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而且)
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容,与之分士(封官)。卫商鞅闻是令下,西入秦。
3. 汉王之(要)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都)已斩,次至信。信乃(就)仰视,适(要求)见滕公曰:“上不欲天下乎?何(为什么)为斩壮士!”滕公奇(奇怪)其言,壮(壮士的)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肖何语,何(肖何)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