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要挂科学家的科学招牌,最要紧是会用满口的科学名词。假如你说“我要一杯热开水”,你的说话就太“不科学的”了,你非得要说“我要二百五十西西的氢二氧,它的温度须要达到过沸点,并且要维持着比较高的温度”。明明一句简短而人人都懂得什么意思的话,必得要改成啰哩啰嗦而多数人不懂的话,这方才是合乎科学的资格。这是许多人对于科学名词的感想。
我现在说明科学名词存在的理由,分三层来说:第一,科学研究的东西往往不是平常人知道有的东西。氢二氧,固然可以叫它“水”,温度达到沸点固然可以叫做“开”或是“滚”,但是像钠、声波、维他命都是平常不知道有的东西,所以不得不给它们些名词,以便称述。
第二,科学家所研究的事情往往不是平常人所问的事情。比方东西动的快慢名曰“速度篾”,其实就是快慢:可是比方东西往下掉的时候它的速度越变越快,它的变法究竟变得有多快,这是科学要问而平常人不要问的事情,因而不得不给它个名词叫“加速度”再比方各种传染病从染着过后到发出来有各种不同的期限,因而就给这期限一个名词,叫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
第三,也是最要紧的,就是科学所以要用科学名词则为着要改组日常所见的东西跟事情的观念。因为咱们日常所用的名词,跟这些名词所代表的观念往往是很不清楚很不一致的,只要一仔细认真地想要把它弄清楚,想要找出它所代表的实在的东西跟事情,就会发觉出来许多分歧跟矛盾的地方。
比方“力”是一个很笼统没有清楚范围的观念,科学就分出力(狭义的),是质量乘加速度;动量,是质量乘速度;动能,是半质量乘加速度平方等等不同的事情。冷热就分出温度、热量、比热等,都是各有各的意义跟范围的。照平常观念,鲤鱼也是鱼,鲸鱼也是鱼。科学就根据卵生胎生等现象分出鱼类跟哺乳类,而把鲸鱼跟猫、狗、人类一同归在哺乳类。
为照理想的办法,为避免平常语言容易引起误会计,最好完全用符号或希腊、拉丁等字来代表科学分析出来的各种有定义的观念。但为便于学习跟记忆,当然是用略有关系的普通文字方便些。不过要记得这完全是为迁就多数人方便的办法,科学是绝对不负遵守词字在语文上的“正当”用法的责任的。
还有假如平常的名词,经查考的结果,知道他所指的东西并不存在,所说的事情并无其事,或是所指的事物经分析过后内容各部太不相干,不成有意义的观念,例如神仙、手气(赌钱的手气)、药的寒性热性等等,科学压根儿就不谈这一套。如果要谈的话,就拿它们当语言学跟社会科学的材料了。
总结起来可以说,科学的所以用名词,不是因为好好儿的老牌名词不够时髦,必得改了洋装才够引人注意,也不全为科学要研究平常不知道有的东西跟不注意的事情而题新名词,乃是因为咱们平常所持的观念跟所用的名词太含糊太不一致,一经细查,就觉出来或者是没有这回事,或者它并不是一类事,因而不得不另造一些分析严密、范围清楚的名词,才可以做散布跟推广正确知识的合用的工具。
(摘编自赵元任《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
材料二:
说明文说明一种道理,作者的态度是非常冷静的。道理本该怎样,作者把它说清楚了就算完事,其间掺不进个人的感情呀、绘声绘色的描摹呀这一套。读者读说明文也只是理智方面的活动。读了作者的文章,再根据平时的经验加以考核,的确有那么一个道理的,就认为“是”,道理并不如作者所说的,就认为“非”,其间绝对不容有偏好偏恶的事情。
但是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儿风趣。赵先生这篇文章的第一节就有风趣。第一节不过说一般人对科学名词存着误解,以为科学名词只是科学家要挂科学招牌才造出来的。但是赵先生认为说了这一层不够,他更举出一个显明而有味的“热开水”的例子来。在这个例子里,前一句多么简单明白,后一句多么“啰哩啰嗦”不容易懂得。看了这个好笑的例子,我们不免想:科学名词的应用果真全是这样的傻事情吗 这就引动了求知欲望了。在引动了求知欲望的时候看下文,当然比骤然地看来得亲切。所以,这个例子增加了这篇文章的效率,并不是随便砌进去的“闲文”。现在有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为了使一般人易于接受,往往采用最通俗的带一点儿风趣的讲法:道理就在于此。
说明文说明道理。道理是附着于事物的,它本身不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事物,有时不很容易领会。为了使读者领会起见,说明了道理之后,最好指出一些实例来譬如第一个道理:“科学研究的东西往往不是平常人知道有的东西”,所以不得不给它们定一些名词。读者看了这说明也许要问:哪些是平常人不知道的东西呢 哪些是给这些东西特定的名词呢 然而看了下面指出的实例“钠、声波、维他命”就明白了,知道这些特定名词的确必要,如果没有这些特定名词,这些东西简直没有法子称述。关于第二个、第三个道理也是如此。
① ,又比较难以领会,所以除指出实例外, ② 。所指出的实例是“力”“冷热”“鱼和鲸鱼”,以见通常名词和科学名词所代表的观念有笼统和明确的分别,要求观念明确,当然要用科学名词。下一节说明科学观念为什么不完全用符号来代表。再下一节说明另外有一些名词非但笼统,简直和科学观念全不相干,那是科学所不谈的。看了这两节申说,一些科学名词以现在的方式而存在的缘故就了然了。
末了一节统括前面所说的三个道理。前面是分开来说,这里是合起来说,而偏重于第三个。原来第一个、第二个道理也就是第三个道理。单只为“平常不知道有的东西跟不注意的事情”,还不一定需要科学名词,但是这些“平常不知道有的东西跟不注意的事情”跟我们的科学观念有关,科学观念能使我们知识趋于正确,那就非特定科学名词不可了。
(摘编自叶圣陶《文章例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我要一杯热开水”为例生动呈现出许多人对科学名词的误解,自然引出下文对科学名词存在的三个理由的阐释。
B.材料一举科学中将“力”分为狭义的力、动量、动能的例子,说明科学名词的存在是为了改组日常所见的东西跟事情的观念。
C.材料一认为,只有完全用符号或希腊、拉丁等字来代表科学分析出来的各种有定义的观念,才能避免平常语言引起的误会。
D.材料二第一段指出,说明文只需清晰说明道理而不掺杂个人感情和绘声绘色的描摹,读者读说明文也只是理智方面的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在说明科学名词存在的理由时,遵循了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既符合认知规律,也突出了重点。
B.为便于学习记忆,人们会用略有关系的普通文字代表科学观念,如屠呦呦将C15H22O5命名为“青蒿素”。
C.材料一最后一段使用“所以”“不是因为”“也不全为”“乃是因为”等词语,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
D.材料二中“效率”一词与今天最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文中指说明文传递知识的效果及风趣的程度。
3.根据原文内容,在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4.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旨在“选一些好文章给少年们读读”。请根据材料内容说明材料一入选的理由。(4分)
5.《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中对科学技术名词的使用作出了以下规定。请结合材料,对这条规定加以评析。(6分)
科学技术名词应首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全称”和“简称”均可使用,减少使用“又称”,不宜使用“俗称”或“曾称”。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旧物与旧时光
王跃文
过去乡间家家户户都有石磨,那些磨盘如今都铺在一些园子的路上,用来装点雅趣和古意。
雨花非遗馆的石磨依然在磨坊转动,常有年轻父母领着小孩子去,告诉孩子们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些年轻父母也都是没有推过磨的,看着他们推磨动作不在行,我忍不住充里手,说:“快碓慢磨,意思是春碓要快,推磨要慢。”年轻父母没见过石碓,脸上更茫然了。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磨子放在中堂屋。我人小,力气不大,奶奶却已让我推磨了。我通常是同二姐一起做事,推磨也是我俩一起推。磨糯米做重阳糍粑,磨籼米粳米做米糕。我没有二姐勤快,只想快快磨完,好跑出去玩。二姐就高喊着告状:“奶奶,六坨不是推磨,他在拉!”此处“拉”读作第三声,也是一种推磨法。比如,玉米成细粉很不容易,就得先“拉”一回,磨成小颗粒,再去磨成细粉。倘若做粉渣肉,米粉不需太细,只“拉”一次就行了,就得推快磨。倘是做豆腐,黄豆是泡胀了的,磨可不快不慢地推。磨豆腐通常用推杆推磨,轻快省力。
我在雨花非遗馆见到一个直径一米多的石磨,疑心它是做摆样的。磨子没有这么大的,手力推不动。郭存勇先生却颇有几分得意,说:“我设计的电动磨子,改良版的,可快可慢。这个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听他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水车咿呀的老磨坊了。乡下以前有落水潭的地方,通常可见水车磨坊。家用手推磨子都不大,水车磨坊的磨子却很大。磨坊必定有碾子,磨坊也叫作碾坊。奶奶说,旧时候殷实人家才挑着谷子到碾坊去,升斗之家的米是擂的。说的是穷人家没那么多的谷子,每天撮几升谷放在石碓里擂。擂谷出米不可重擂,而是用暗力碾压,要不米就擂碎了。
非遗馆的老纺车和老织布机,最能勾起我的童年记忆。我是在纺车和织布机边长大的。我家乡喊织布机作床机。旧时候,乡下人身上穿的,床上盖的,都从纺车和床机上出来。我还未能落地走路,奶奶和妈妈纺纱织布,都把我背在背上。奶奶觉着背上一阵温热,就停了手脚,笑骂:“六儿,你是老虫,又不是龙!”我属虎,乡下人喊虎作老虫。奶奶说我老虫变龙了,发大水。我尿在奶奶背上了。奶奶还会逗我:“天上天鹅叫,地上地鹅叫,中间鲤鱼飙。六儿,你讲是什么 ”奶奶讲的是谜语,谜底是床机。
奶奶和妈妈纺纱织布在村里是闻名的,常有女人上门请教各种花样布的织法。记得当时倘有蚕丝掺在染青的棉纱里,织出的布喊作金纱布,那是最好的汗衣料子。我乡下喊衬衣作汗衣。男人夏天出门做客,穿一件对襟盘扣金纱布汗衣,坐下来卷喇叭简烟,腰都挺得直些。
弟弟四岁时,眼睛不慎受了伤。送去县医院治,不见效。听县医院医生说,邵阳有位眼科医生很有名,建议我父母把我弟弟送到邵阳医院去。家里已拿不出钱了,爸爸急得只晓得低头抽烟。妈妈一拍手,说:“被子铺盖全部卖掉!”妈妈把全家的被子、蚊帐都从床上撤下来,又清出些当季不穿的衣服,挑到集市上卖掉了。
爸爸带着我弟弟去邵阳治眼伤,妈妈在家隆日隆夜纺纱织布。这时候,奶奶眼睛看不见了,纺纱织布全是妈妈的事。被子通掉了被面,床上只剩旧黄的棉絮。盖没有被面的被子,我老家人喊作盖毛絮被。一家人盖了一个月毛絮被,爸爸领着我弟弟回家了。
爸爸很惊讶,他见家里每个房间的床上都换上了新被子、新蚊帐。村里的女人们都到我家里来脓看热闹,夸我妈妈是织女仙姑。
爸爸把妈妈喊到一边,轻声说:“我们到邵阳的前三天,那位医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下到乡里改造去了。七坨的眼睛,没治好。”妈妈叹了口气,背过脸去没说话。
弟弟尚不谙事,穿着爸爸在邵阳给他买的新胶底鞋,故意把脚抬得高高的,踩在地板上嗵嗵地响。爸爸逗我弟弟,喊那胶鞋作“嗵嗵鞋”。那个夏日,弟弟白天打赤脚到处跑,天黑了还不肯洗澡。爸爸就喊:“快来洗澡,洗了澡穿嗵嗵鞋!”弟弟忙跑去洗澡,穿着嗵嗵鞋,趾高气扬地走。
喻均华先生的真馨香堂,算是雨花非遗馆里极雅致的一隅。沉香是幽远却淡薄的最能叫人入定冥想。我闻着真馨香堂的沉香,仿佛看到了汉家陵阙,听见了盛唐燕乐,汴京众生都从张择端笔底走出来了。我们的先人,焚香佩香乃生活日常。王安石写诗说“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我想王安石因“春色恼人眠不得”,还得披衣起床再往金炉里点一炷香的。古人说的“金炉”其实就是铜炉。记得小时候,我家中堂屋神龛下也有个“金炉”,奶奶每天会点上三炷香,插在“金炉”里,双手合十,低头作揖。我奶奶点的香是拜天地敬祖先的,是从集市上买来的便宜的。而真馨香堂的香皆是上品名品,深谙其道的人自是喜欢。
再往里走,宝庆瓷刻的展区便在眼前了,跟前头的石磨、纺车似的,都沾着些过日子的烟火气。这手艺原是从民间来的,就在瓷器上刻字作画。传承人刘金锋先生的工作室里,一个老“号碗”摆在那儿--旧时乡间办红白喜事,乡亲们借碗怕弄混,就刻上字或记号,算是最粗放的瓷刻了。刘金铎先生的手艺却精到得很。他独创的“游丝点刀法”,可压、可跳、可弹、可提,刻出的作品既有西画的透视,又有国画的搓神韵。那《泳坛之花》,女运动员脸上的水滴像莲叶滚珠;《海明威》的眼神,深邃里透着刚毅,活脱是那位硬汉作家的模样。望着这些瓷刻,倒想起奶奶推磨时的轻重快慢,妈妈织布时手指在经纬间的起落。原来不管是推磨、织布,还是在瓷上刻字,手艺人的心气都一样——就像石磨转着日子,纺车缠着念想,这些刻在瓷上的痕,也把人心头的根,悄悄盘在了时光里。
人是不可能走出故乡的,哪怕他走过了万水千山。就好似雨花非遗馆的那些旧宝贝,静默在历史的日月里,寄托着我们的精神原乡。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将雨花非遗馆旧物与童年记忆交织对照,既叙说了旧物功用,又蕴含时光流转的感慨,实现了叙事与抒情的统一。
B.本文采用双线结构,一是非遗馆的参观见闻,二是童年家庭生活片段,两者结合,虚实相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C.本文描写推磨拉磨、纺纱织布时语言平实朴素,叙写古人焚香佩香时引用古诗,语言质朴与诗意并存,颇具审美张力。
D.文中关于弟弟“嗵嗵鞋”的部分,是以儿童视角叙事,用孩童的天真反衬童年时家境的贫困,营造了浓郁的怀旧氛围。
7.关于文中磨、碓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快碓慢磨”这一术语的解说,向读者介绍了推磨知识,并引出“我”与二姐协作推磨的温情回忆。
B.手推磨子根据不同需求,用法各异,或先“拉”后磨,或只“拉”一次,这体现了传统农具使用灵活的特点。
C.听郭存勇说电动磨子能启发创造思维后,“我”便想起了水车咿呀的老磨坊,这暗含着对郭存勇设计的否定。
D.奶奶提及的用石碓擂谷出米的方法,呈现出谷物加工的另一场景,表现了旧时贫困农户精打细算的生活状态。
8.在传统生活和家庭情感方面,“奶奶”“妈妈”有何共同特质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4分)
9.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周昌者,沛人也。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上欣然而笑,即罢。
是岁,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士,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至是乎!”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群臣不知上所以然。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以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高祖曰:“我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为赵王置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乃可。”高祖曰:“然。而群臣谁可者 ”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坚忍伉直,独昌可。”高祖于是召昌谓曰:“吾固欲烦公,公强为我相赵。”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 ”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念非公无可者。”于是徙昌为赵相。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 ”孰视尧曰:“无以易尧。”遂拜尧为御史大夫。
高祖崩,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昌曰:“高帝属臣赵王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诏。”太后怒,乃使使召赵相。昌既被征,高后召赵王。王果来,至长安月余,见鸩杀。昌谢病不朝见,三岁而薨。高后元年,怨尧前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任教为御史大夫。
(节选自班固《汉书》卷四十二)
材料二:
方与公谓周昌之吏赵尧年虽少,奇士,“君必异之,且代君”。昌笑曰:“尧,刀笔吏尔,何至是!”居顷之,尧说高祖为赵王置贵强相,独周昌为可。高祖用其策,尧竟代昌为御史大夫。吕后杀赵王,昌亦无能为,特谢病不朝尔。由此观之,尧特为此计代昌尔,安能为高祖谋哉!吕后怨尧为此计,亦抵尧罪。尧非特不能为高祖谋,其自为谋亦不善矣,昌谓之刀笔吏,岂诬也哉!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人物》)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高帝属臣①赵王②王年少③窃闻太后④怨⑤戚夫人⑥欲召⑦赵王并诛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异,意动用法,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的“鄙”用法相同。
B.然,代词,这样,与《项脊轩志》中“室始洞然”的“然”意义不相同。
C.徙,调任,与《琵琶行(并序)》“转徙于江湖间”的“徙”意义相同
D.见,表示被动,与《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的“见”意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昌为人刚强有力,敢于直言,连萧何、曹参都对他谦虚退让,在高祖想废太子时,他极力相争,最终使高祖放弃。
B.方与公认为赵尧是奇士,还预言他将取代周昌做御史大夫:;而周昌并不赞同,认为赵尧还年轻,不能担任重要职位。
C.高祖因担忧自己死后赵王如意不能保全,于是采纳赵尧的建议,让性格坚韧正直的御史大夫周昌前往赵国担任丞相。
D.高祖去世后,吕后想召见赵王,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吕后大怒,就先召见周昌,让他离开赵国,再召见并毒杀赵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孰视尧曰:“无以易尧。”遂拜尧为御史大夫。
(2)居顷之,尧说高祖为赵王置贵强相,独周昌为可。
14.苏轼为什么赞同周昌对赵尧“刀笔吏”的评价 请简要概括。(5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欧伯起相访
范仲淹
海涯牢落若为怀,惟子相过未忍回。
劲草不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
樽藏金醴迟迟进,匣锁云和注特特开。
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注:云和,代指古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身处偏远的海涯,内心孤寂失意,只有友人欧伯起前来拜访。
B.诗人取出珍藏的美酒和匣中古琴招待朋友,体现出对朋友的重视。
C.叠词“迟迟”“特特”既有音韵美和画面感,也强化了情感表达。
D.尾联以豪迈笔触收束,表达出诗人对功名的复杂情感和归隐之志。
16.诗歌颔联是借物抒怀的佳句,请简要赏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赣江流域生态研学活动中,学生看到天空高远、千山落叶、江水澄澈的美景,于是引用黄庭坚《登快阁》中的“ , ”两句来记录。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以“ , ”两句,批判古代士大夫不实地考察仅凭主观推测便下结论的现象。
(3)与下图内容契合的古代诗词名句,可以是:“ , 。”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题。
名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①名和字是个人称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③表达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语言智慧。④古人取名和字的时间并不相同。⑤婴儿出生三个月以后,⑥由父亲或祖父慎重选取一个名,⑦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家族期望和祝福在内。⑧而字则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有的。
在社会交往中,一般自称用名以表谦训;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也可以直接称呼名。同样,晚辈对长辈、位低者对位高者,则尊称其字,以表敬重;平辈之间也要称字,以视礼貌。相反,若是直接称对方的名,则是对此人的不敬甚至不屑。
古人的字与名当( )。根据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诂》,一般有五类情况。一是“并列式”:同义互训,意义相同。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也有“平”的意思。二是“矛盾式”:反义相对,意义相反。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愈”有超过的意思,但却取了一个意义相反的字。三是“扩充式”:连类推论,意义相顺。即字与名都出自名句或成语,从而使二者之间有了意义的联系和典故上的依据。例如赵云,字子龙,取自《易经》“云从龙,风从虎”。四是“延伸式”:据义指实,意义相延。此类字补充说明名字的意思,或为名字意思的延伸。例如苏辙字子由,“辙”是车轮碾出来的痕迹,引申为路途;而“由”有经由、通过之义,正与“辙”相关。五是“辅助式”:辨物统类,意义相近。这一类型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例如梁鸿,字伯鸾,“鸾”与“鸿”都是飞禽。
如今,世人的名与字已合二为一,但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一份礼物;每喊一声某个人的名字,都传达了对他的期许和祝福。
18.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第三段有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请找出并改正。(2分)
20.下列各句中,对古人“名”“字”的使用不符合文中社交礼仪规范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在写给宰相王安石的信中说:“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安石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
B.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C.(蔺)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D.白居易在给元稹的信中写道:“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己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
21.填入文中第四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 B.相辅相成 C.不谋而合 D.始终如一
22.请根据文中内容判断以下名与字的关系类别,并说明理由。(6分)
①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②宋代学者张载,字子厚,其名字取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炮震卢沟烽烟起”“出动神兵过百团”“芷江终见敌旗蔫”……中华民族的抗战记忆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中呈现:战旗方队将擎举抗日动勋荣誉旗帜,展现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联合军乐团会奏响《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抗战经典曲目,让烽火旋律与受阅步伐共振……
如果有一天,我们要将这些抗战记忆郑重赠予青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025.09
1.C [解析]必要条件关系不成立。
2.D [解析]文中“效率”没有“风趣的程度”的意思。
3.①因为第三个道理“最要紧” ②再加上两节来申说
【评分标准】3分。句1分,②句2分,意思对即可。
4.①材料一是说明文,阐明了科学名词存在的三个理由,具有科普价值;②材料一道理清楚、语言风趣、实例恰当,为青少年了解和学习说明文提供了好的范例。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科学技术名词需分析严密、范围清楚,因此应首选“全称”“简称”等规范名词;②“又称”“俗称”“曾称”可能存在含糊的地方,容易引起误会,要减少或不使用;③这则规定规范了科学技术名词的使用,有利于推广正确知识。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D[解析]“以儿童视角叙事”“反衬童年时家境的贫困”不当。
7.C[解析]“这暗含着对郭存勇设计的否定”不当。
8.①她们都是传统生活智慧的践行者,精通推磨、纺纱、织布等技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②她们都是家庭情感的维系者,奶奶背着幼孙劳作时的笑骂,妈妈为筹钱给弟弟治眼卖衣卖被、日夜纺织,充满温情。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整合文中意象,收束全文。这句话将石磨、纺车、香炉、瓷刻等旧物整合起来使文章结构完整。②点明旧物寄托精神原乡的主旨,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传统生活的怀念。③体现了旧物的文化属性,将个人乡愁升华为对传统文化根脉的认同。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②③⑥[解析]原句标点:高帝属臣赵王,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
【评分标准】3分。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11.C [解析]“转徙于江湖间”的“徙”意思是“迁移”。
12.B [解析]“不能担任重要职位”错,曲解文意。
13.(1)(高祖)仔细地看着赵尧说:“没有谁能代替赵尧。于是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
【评分标准】4分。孰:仔细地;无以:没有谁,没有用来……的人;易:代;拜:任命。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过了不久,赵尧劝说高祖为赵王安排一位地位尊贵、性格刚强的丞相,还说只有周昌是适合的。
【评分标准】4分。居顷之:过了不久;置:安排,设置:贵强:地位尊贵、性格刚强。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赵尧的计策是为自己谋划,而非为高祖;②赵尧最终因计获罪,计策并不高明。
【评分标准】共5分。答出一条3分,两条5分,意思对即可。
15.D [解析]表达出“归隐之志”错误。
16.①诗人以不随风倒下的劲草自比,表明自己的坚定心志;②诗人以孤桐、凤凰比喻自己和友人,既体现了自己的高洁操守,也赞美友人才德出众;③颔联以劲草、孤桐、凤凰等意象,抒发困境中自己对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以及与友人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 (1)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2)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3)示例一: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示例二: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示例三: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语句:③;修改为: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语言智慧
语句:⑦;修改为: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家族期望和祝福
【评分标准】4分。每指出并改对一处得2分。
19.“谦训”改为“谦逊”;“以视”改为“以示”
【评分标准】2分。每指出并改对一处得1分。
20.A[解析]A项“咸谓安石不起则已”中,应称对方的字“介甫”。
21.B
22.①矛盾式。“熹”意为光明,“晦”有昏暗的意思,二者意义相反,符合矛盾式特征。②扩充式。“载”与“厚”都出自《易经》,从而使“名”与“字”之间有了意义的联系和典故上的依据,意思相顺,符合扩充式特征。
【评分标准】6分。每点3分,判断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3.评分规则
本作文题围绕“抗战记忆的赠子”设置写作情境。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大阅兵将呈现的抗战记忆,第二部分假设将抗战记忆郑重赠予青年。
(2)写作提示
考生应围绕“抗战记忆的赠予”展开写作。首先应对抗战记忆进行分析,体现自己的正确认识;其次应思考为何要把抗战记忆郑重赠予青年;再次,应探讨用何种方式把抗战记忆赠予青年更有利于青年接受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