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2日,第三届黄河流域高校图书馆论坛在太原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高校图书馆助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为主题,由山东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宁夏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山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和山西大学图书馆承办,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沿黄九省区50多所高校图书馆界同仁,共计150余人参加论坛。
10日上午,山西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山西大学图书馆馆长杨光主持论坛开幕式。
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郝平出席并致辞。他指出,黄河流域高校,肩负着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学术殿堂与文化传播核心阵地,承担着整合文献资源、创新服务模式、赋能区域发展的重要职责。黄河流域高校图书馆论坛紧密围绕服务黄河国家战略,为同行学者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汇聚学术观点、共谋发展良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进一步凝聚图书馆界的智慧与力量,继续推动图书馆工作更深入地融入国家战略与时代进程,同时促进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创新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由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马越主持。
山西大学胡英泽教授以“大河上下:从黄河出发的黄河历史文化研究”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命题切入,以宏大的时空视野,铺陈出黄河全流域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揭示出黄河文化“流动性”的特征以及“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变通维新、开拓进取、汇纳百川、一以贯之”的黄河文化精神。
山西师范大学仝建平教授报告以“黄河是晋蒙陕豫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为题目,从历史视角切入,系统阐释了黄河在连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四省区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深刻揭示了黄河对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与文化融合的内生逻辑与驱动作用。
清华大学韩丽风研究馆员做了题为“AI重塑信息素养教育范式:清华大学的实践探索”的报告,她系统分享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的积极应对与前瞻布局。指出,AI不仅是高效的工具,更是重塑教育范式的革命性力量。为此,她呼吁必须超越将AI视作简单辅助的“工具思维”,转而聚焦于通过AI实现信息素养核心能力的本质性跃迁。
10日下午的案例分享环节,由山东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山东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赵雷主持。12位高校图书馆界同仁分别分享了本馆特色工作经验和高校图书馆赋能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11日上午,论文分享环节由陕西高校图工委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峰主持。
北京大学李晓东副研究馆员做了题为“面向馆员的图书情报学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的报告作为引导。他强调,图书馆员的论文写作应立足于实践性导向,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确定选题方向,系统阐述了实践取向与实证取向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就论文发表提供了具体指导。
接着,7位优秀论文作者围绕如何在服务黄河流域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展现更大作为进行了精彩分享。
颁奖仪式由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仝建平主持并宣读获奖情况。山东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徐关众、山西大学图书馆馆长杨光、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肖志超分别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者代表进行了颁奖。
论坛最后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山西大学图书馆馆长杨光和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杨峰顺利完成了会旗交接。杨峰馆长表示将积极筹备下一届黄河流域高校图书馆论坛,认真履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为沿黄九省区高校图书馆规划了协同发展的全新蓝图。各方将以此次盛会作为新的起点,在共同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的进程中书写高校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