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内蒙古大学发布2025年公开招募银龄教师的公告。公告显示,为贯彻落实国家对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已启动的“银龄教师”计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内蒙古大学拟吸纳高校优秀退休教师投身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帮助提升其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计划,发挥区外知名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
不只是内蒙古,今年2月28日,云南省教育厅也曾发布关于2025年春季招募银龄教师支持职业教育的公告。公告显示,为推动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调动优秀退休教师和企业一线退休技术人员继续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助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云南省2025年春季计划公开招募银龄教师1135名。
为何多地都在招聘银龄教师?5月13日,九派新闻联系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进行解读。
内蒙古大学关于2025年公开招募银龄教师的公告。图/内蒙古大学人事处官网
【1】持续推进银龄讲学计划,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熊丙奇指出,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23年银龄讲学计划的实施范围以县为基本单位,主要面向脱贫地区(原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欠发达的民族县、革命老区县、边境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团场等,重点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原“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受援学校为县镇和农村学校。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计划招募6000名讲学教师。
数据显示,从2018年启动实施以来,银龄讲学计划共有18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截至2022年年底,共招募到2万余名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持续推进银龄讲学计划,有助于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缓解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优秀师资薄弱现象。与此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应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要通过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乡村教师权利,吸引并留住青壮年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
熊丙奇表示,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是多赢之举。不少退休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完全有能力到农村地区学校讲学;由于退休教师有退休金保障,招募他们到农村学校讲学,相对于招聘在编教师来说,不需要投入太多经费。
讲学教师工作经费标准为2万元,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乡村学校缺优秀教师,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讲学,可助力补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乡村学校可以根据退休教师退休前的职务、专长,安排他们担任相应的讲学任务,充分发挥余热。
根据计划,讲学教师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鼓励考核合格的连续讲学。这让计划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充分考虑退休教师的实际情况,但也折射计划的局限性。毕竟,退休教师选择银龄讲学计划,难以像在编教师那样做出长期的规划,即便工作时间达到一学年,所担任工作还是具有临时性。
要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需要双向奔赴,一方面,乡村学校要重视对这些退休教师的使用、管理,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岗位,给他们发挥余热的舞台,另一方面,退休教师要尽快融入乡村学校,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年轻教师传帮带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银龄讲学计划只是“救急”措施,需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地区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银龄讲学计划为农村教育补充的是老年教师,而老龄化正是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依然严峻,55岁以上教师占比,乡村为8.8%,镇区为4.5%,城区为3.3%,乡村高出城区5.5个百分点。另外,在实施乡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地区,乡村学校29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教师年龄结构呈“U”形特征,具体而言,就是年轻教师多、中老年教师多,青壮年教师少,一些年轻教师在完成服务期后,就离开乡村学校,乡村学校的优秀校长、骨干教师,被城镇学校或发达地区学校挖走。
因此,某种程度说,银龄讲学计划只是缓解农村地区优秀教师薄弱的“救急”措施,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教师退休后,一时难以补充优秀教师,银龄讲学计划,可解决“有编难补”,以及“无编可补”的现实问题。我国要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要让农村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在于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壮年教师选择乡村学校,扎根乡村教育。这需要加强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