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穷,并非是他们当年没努力学习,而是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和烦恼。那个时候家长们能接受到的教育其实更为匮乏,和现在的孩子相比,确实00后、10后要更加幸福。
因此,家长们有时会说:“要是我有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当年我早考上清华北大了。”这也并非一句虚言。
然而到了现在,我们仍要相信一句话,那就是如果家里真的穷到揭不开锅,需要学生们自己想办法凑学费,那么不生孩子或许也是一种善良。
高考结束后的这个阶段,很多家庭吵得不可开交,原因让人哭笑不得,竟是孩子们在高考之后提出了比较过分的要求。
比如家庭条件、收入都很差,可孩子非要出国旅游,而且动辄就要花费几万块钱买手机、电脑或是所谓的苹果全家桶。
这时,比较理性的家长想出了一个办法:你可以提这些要求,但前提是这些钱得由你自己去赚。
毕竟你已经是高三毕业生,马上就要步入社会,那么现在开始提前兼职打工赚学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结果,有一些孩子真的就去进厂打工了。可由于这样选择的人实在太多,今年便出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场景:
很多工厂外面排着长队,烈日炎炎之下,学生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打着不同颜色的伞,在太阳下一站就是两个小时,甚至大半天,他们就为了得到一个进厂的名额。
这其中当然有不少能考上600分、是985高校好苗子的孩子,只是因为家庭条件问题,他们想要满足自己的梦想,就只能出来兼职打工。
看到这儿,过来人都不由得叹气,说了一句话:要是家庭真穷到这种程度,那还是别生孩子了。
而且学生除非真的急需钱,否则真的没必要去工厂干暑假工,干过的才知道,那对人生并不是一种成长历练,而就是一种单纯的消耗。
高考后的孩子,无论家庭条件如何,最好都不要进厂打工。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大家都应该算清楚两笔账,一笔叫欲望账,一笔叫成长账。
先说欲望账吧,很多学生为了买最新款的手机或者名牌产品,其实是把想要的东西当成了需要的东西。真的非得花1万多买苹果全家桶吗?
其实国产的普通轻薄本照样能写论文、做PPT呀。但他们为此在工厂耗上一个暑假,最后既没去旅游,也没体验到青春这难得的三个月的快乐时光,钱花光了,除了累啥都没学到,这才是真的吃亏。
再看成长账。成长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暑假工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单纯地赚钱,而是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前摸透规则。
如果除了累,啥本事都学不到,那这就是典型的高消耗、低成长。但如果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赚钱,比如去做家教,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去超市做促销员,也可以学会察言观色;实在不行就去社区做志愿者,上了大学还能加实践分数,这些成长带来的历练可比暑假辛苦赚那几千块钱要珍贵多了。
因为上了大学之后,学历固然重要,但用人单位看重的更是你有没有处理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家里穷的话,虽说不生孩子或许是一种善良之举,但既然孩子已经出生了,就更要明白在大学这个阶段,不要陷入所谓的物质与欲望的攀比之中。
高考后的暑假,即便做不到尽情消费狂欢,也不应该靠卖苦力去“赎罪”,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对自己负责。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