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确实很苦,可家长们让孩子报考医学专业时,似乎只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便分外眼红,却忘了孩子得5年才能本科毕业,毕业后还得读研读博。
紧接着又要经历各种规培轮转,这些苦可都得孩子一个人扛着,家长唯一能做的好像也就是给孩子打打生活费了。
但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孩子不管学啥专业好像也都差不多呀。所以才会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说法。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也意识到了,要是不喜欢,真不该强行去学医,那可太痛苦了。
古代的青楼,似乎和如今的医院怎么都联系不到一块儿去,可偏偏网上有那么多想象丰富且极具创造力的大学生。
他们通过一系列妙语连珠的比喻让人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很多本质上就不喜欢学医的学生,在进入医院工作实习之后,会觉得特别痛苦。
甚至会觉得这和在古代青楼打工没什么两样呢。有一个青涩的男同学,穿着白大褂,小脸煞白,在网上哭哭啼啼地抹起了眼泪。
刚开始看这个视频,大家还以为是男同学拍着玩闹搞笑的,可看到最后两秒,大家发觉不对劲,这孩子好像是真的累哭了。
他情绪崩溃并非毫无缘由,这男孩子在视频配文中写道,他现在感觉自己每天上班就如同在青楼一般,因为他每天都在拼命争“头牌”,想要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更让人觉得形象的类比在于,他们医生的工作又何尝不是要处理脏脏的地方,却换来所谓“香香的钱”呢。
可最后的结局是很多大学生没挣到多少钱,自己反倒还得了一身病。这样的比喻一下子让人意识到,其实学医的并不像我们刻板印象中那样,是独一无二的“白衣天使”这一单一的代名词。
想一想,在如今文科看似没那么热门的时代,为什么还有很多同学愿意从事文职、学习文科,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很简单。
想要悠闲地坐在办公室里处理一些既不脏又不累的活。而医学生们得到的尊重与他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是成正比的。
并且每个家长想的都是一人学医受苦,全家人能跟着享福,以后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孩子都能在医院里帮忙安排、打点关系、积攒人脉。
甚至要个病房也能让孩子帮忙搞定。可是这些苦和累往往被大家忽视了,别说学医的了,其实学护理的同样辛苦,我们对医护专业的刻板印象真的应该改一改了。
听完这些,再看看这个大小伙子为何会在镜头前如此梨花带雨,估计他就是亲身体验过才深有感触的。
更让人感到心酸的是,学医的大学生都在奉劝这位男同学:别哭,别用手擦眼泪,因为你可能没洗手,病菌会带到手上和脸上,一会儿又得重新去清洗消毒了。
其实学医的同学每时每刻神经都是紧绷着的,他们的工作环境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悠闲。
这也说明,如果家长们要让孩子们学医,必须得把这些情况告知孩子,而不是觉得这个专业有前景,就不管不顾。要是学生对大体老师有生理恐惧该怎么办?
如果他们就是难以接受以后需要接触各种生病病人的工作环境,那家长又该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读医读到一半就半途而废。
既不能转专业,又不好退学重新复读,这都是对人生的一种浪费。所以,就让那些真正想要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去报考就好了,分数再高,如果报考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不下去,那也都算是一种浪费。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