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照片)
8月19日,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赛场上传出捷报:唐河县第六小学学子姚程允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国万余名精英学子中脱颖而出,摘取金牌并入选表演赛。唐河县第六小学也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项,系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小学。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以下简称AILD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白名单”赛事,每年举办一届。今年,该赛事全国决赛在浙江桐乡盛大启幕。唐河县第六小学共选出27名学生参加本年度AILD大赛,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大赛金奖1人次,银奖12人。这也是该校多年来深耕科学教育领域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唐河县第六小学立足科学教育主阵地,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三轮驱动”模式,有力助推学生五育融合发展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培养省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学生12人次,先后荣膺“河南省第三批义务教育管理特色校”“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先进单位”“唐河县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等称号。
机制“导向轮”织就科教体系
荣誉深植于全覆盖科学教育沃土——
唐河县第六小学创新构建“3456科学教育机制”,以“科学普及、科学提高、科学精英”三大层次定位目标,深耕“科技模型、机器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四大领域,依托“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辐射示范、科技大赛”五大载体,夯实“学校重视、队伍强大、课题引领、科技研讨、科技活动、校内外共建”六大措施,系统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新校区建成后,学校一方面持续加大科学教育投入,一方面通过“馆校合作”模式,邀请县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科技流动馆”定期入校巡展。此外,学校还深挖家长资源,开展“亲子科技嘉年华”等活动,着力营造家庭科教氛围。
课程“驱动轮”深耕素养沃土
荣誉种子在课程深耕中萌发——
学校秉持“学科融合、全面发展”理念,筑牢科学教育主阵地,开齐开足科学课,将必做实验操作纳入素养考评,同时将科技元素融入全学科教学。全校学生科学素养测评优秀率从2021年90%跃升至目前的97%,形成科学跨学科教学案例20余篇。
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探索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跨学科融合课程,构建“拓展性+综合性”校本特色课程体系。鼓励教师设计创意课程,编撰印制校本教材,涵盖科技四模、编程、人工智能等。课表固定一节科技校本课,近两年累计授课超1200节次。
活动“传动轮”点燃创新薪火
荣誉源自精彩纷呈实践活动——
在扎实的课程基础上,学校精选科学社团项目纳入课后服务,已累计开设课后科学项目10个,惠及学生1600余人次。学校每年还精心打造“校园科技节”等活动80余场次,学生参与率100%。
此外,学校还建立“普及+提高+竞赛”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全员参加科学项目。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各类科技大赛,勇夺省级团体奖项3项、市级团体奖项7项。
从省级特色校到国赛组织奖,唐河县第六小学成功书写了县域小学的科教突围篇章。该校校长张爽表示,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智能教育改革,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田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