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
大中小学将陆续进入开学季
各位大中小学生
都是啥状态?
是抓紧最后的假期
尽情“嗨皮”
还是沉浸于补作业中
无法自拔
抑或是面对新环境、新阶段
心怀忐忑、狂查攻略
……
不论你处在什么阶段
都请收下这份指南!
以更加饱满的状态
迎接新学期~
这些表现可能是“开学焦虑”
“我不想上学!”
每到开学前夕,家里的孩子(无论年龄大小),多半都会念叨上这么一句。有的孩子只是 “仪式性” 地随口一说,有的则是借此宣泄一下“痛失”暑假的情绪。但对另一些孩子而言,这可能是 “开学焦虑” 的信号——倘若不能及时察觉并给予正确引导,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开学焦虑”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等,也有学生的焦虑表现从心理反应向生理反应发展,比如出现肚子痛、头痛、牙痛、呕吐等。这些并非孩子的身体病了,也非孩子“装病”,而是焦虑情绪所导致的身体反应。
孩子们的“开学焦虑”有个体差异,原因、表现、程度也各不相同。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两方面的行为:一是进食,二是睡眠。大部分孩子可以自我调节、缓解负面情绪,不过,如果孩子出现不想吃饭、彻夜不睡或白天嗜睡,精神抑郁,甚至出现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咨询、就医。
这样做可以缓解焦虑
调整作息
开学在即,建议学生们制定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时起床、学习、运动、睡觉,减少游戏娱乐时间,逐步过渡至开学模式。
制定目标和计划
首先要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缺补漏。根据自身学习、兴趣情况,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比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逛逛书店、图书馆感受学习氛围,还可以购买一些书籍资料。
健康饮食 适当运动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让肠胃提前适应开学后的三餐规律。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可以适当散步、跑步、做瑜伽等,帮助释放大脑压力,提高注意力和创造力。
去外地求学要准备什么?
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
不少学子会选择
离开家人、告别熟悉的生活环境
去外地开启
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集体生活
那么,在启程前
我们该提前准备些什么呢?
证件类(重中之重)
必带原件:身份证、户口本(部分学校需要)、团组织/党组织关系证明、证件照(1寸/2寸,白底、蓝底各备,还有电子版)。
辅助材料:户口本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开学复印店肯定会排大队)、现金(手机没电了/突然没网了/预算花超了……)。
大学生还要携带: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高考成绩单、档案袋(切勿私自拆封!!!)【各学校要求不同,请以录取通知为准】。
生活用品
先确认学校配置。提前通过学校官网及社交媒体确认自己要去的校区(有的学校不止一个校区),询问该校区的宿舍环境、设施配备:
※宿舍是否有单独卫浴(一般情况下,北方是公共水房和浴室,南方大多在宿舍有单独卫浴)
※是否提供床垫、被子
※是否有直饮水(以及需不需要专门去热水房打水)
※宿舍是否配备空调和洗衣机(北方基本有暖气,但部分南方学校不一定有空调。没有洗衣机的话,可以问问是否设置了洗衣房)
按需携带,避免冗余。
※衣物:先带当季的,换季衣物可让家人邮寄,避免行李超重
※护肤品:小样或旅行装(大瓶液体过安检麻烦),可以到校后再买正装
※药品:带旅途中需要的常用药即可
※小型电器:非特殊型号可以到学校再买,携带和购买之前先看看宿舍里能不能用(一些老校区设施古早,吹风机一开可能整栋楼都断电)
精简原则:大件及低价值物品(如被褥)可提前快递到学校,如果离家较远,部分物品可以考虑到了学校再购买,不仅能减轻舟车劳顿的压力,还能吸取当地人的生活经验,购买更适合的物品。
饮食与健康
提前学习健康知识,通过社交媒体询问当地常见病或气候特点(如北方人去南方易得湿疹或者过敏,南方人来北方容易手足皲裂)。并准备相应药物。
初到陌生城市,容易因饮食口味、水质差异导致肠胃不适。第一周别贪嘴吃太辣、太油的当地特色,先吃清淡的食堂餐(食堂卫生相对有保障),慢慢适应。
开学季
还要警惕这些骗局
缴费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部分家长群、班级群未设置进群确认功能的机会混入群内,“克隆”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并将同伙拉入群聊,接着冒充学校老师、班主任或谎称受老师的委托,通过群发或添加群内家长为好友私聊等方式,以缴纳学杂费、资料费、补课费等为幌子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家长在收到班级群发的缴费信息时不要急于汇款或转账,一定要通过电话向老师核实清楚缴费情况。
同时,老师要定期核查群成员身份,对身份存疑人员要清理出群,并及时开启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群聊。
电话手表诈骗
近年来,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儿童电话手表,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向小朋友借用电话手表,盗取里面的电话卡用于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
警方提示
学生不要随意外借电话手表、手机,如电话卡被盗、被抢,应立即联系手机运营商挂失账户、注销被盗手机卡,并及时报警,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奖学金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信息,冒充学校老师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并骗取信任,随后发送虚假钓鱼网站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以及银行卡信息等,从而盗刷银行卡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信息通常会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如官方网站、公告栏、班级群等)发布,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
如收到此类提示信息,要先向老师咨询,或登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如确认是诈骗,应立即报警。
特别提醒
托幼机构和学校是
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
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流感、百日咳、麻疹、风疹等疾病
均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避免儿童青少年带病上学
编辑:董明昊
来源:央视新闻 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