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校走了。”7月下旬,正在北京陪父母旅游的重庆教师洪晓丹突然接到一通电话。震惊、难过、不舍……来不及整理情绪,她立马定了当日返渝的机票。
洪晓丹是重庆两江新区翠云小学的一名教师,而电话里提到的“叶校”,是翠云小学前校长叶云峰。
7月16日,59岁的叶云峰因病猝然离世,将生命最后的根须深扎在耕耘一生的教育沃土。留给身边人的,是叶云峰秉持一生的“和乐教育”,为师生服务的奉献精神,还有难舍的告别和无尽的怀念。
“我会带着叶校的殷殷期盼,在教育这条路继续好好走下去。”这个夏天,在25岁洪晓丹的人生中留下滚烫印记。
▲叶云峰和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躬耕教育
以“和乐”文化沁润校园
夏日午后,一场滂沱大雨冲刷山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泥土味。
翠云小学办公室主任梅龙凯站在教学楼前,望着空荡荡的校园,与叶云峰共事13年的点滴画面,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时间回到2011年7月,叶云峰来到翠云小学任副校长。彼时,已扎根教育25年的他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怀揣着一份热爱与期待,在翠云小学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叶云峰和校足球队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经过充分调研和与学校班子成员商议,叶云峰提出学校要大力倡导“和乐教育”,秉承“让生命之树青翠入云”的办学理念。2016年,时任翠云小学校长的叶云峰邀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耗时三年为学校构建了课程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三和”素养目标,即培养兼具和乐学习能力、和乐交往品格、和乐人格特质的翠云学子。
有了办学根基,叶云峰又带领团队打磨特色校本课程。2017年至2019年,在叶云峰的带领下,学校团队开发《萌娃入门五子棋》《重庆园博园科技课程》《劳动教育》《和乐娃爱数独》《阳光心理课程》等10余本校本教材,构建起“和乐”课程图谱。
▲ 校园走廊上的学生衍纸作品。周舒曼 摄
走廊上的图书柜、墙上的衍纸作品、
宽敞的绿茵足球场、
琅琅诵读声的国学班……
校园里的每个角落,
都留下了“和乐”的影子。
其中,校园足球成为翠云小学的
一张特色“名片”,
而叶云峰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
“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秉持这一理念,叶云峰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建设:每个班级都有足球课,每学期举行“和乐杯”足球联赛,将学校操场草坪升级更换,带着孩子们参加全区、全市大大小小足球比赛,为孩子们打气加油、买营养餐……
▲叶云峰鼓励小小足球队员。受访者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翠云小学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而近三年来,校足球队屡获佳绩:获得市级校园足球联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区级校园足球联赛第三名6次。
心有大爱
为困难学子发动捐款救助
在梅龙凯的印象中,叶云峰常把“我是为师生、家长、社会服务的”挂在嘴边。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和己,是自己的小书包自己背;和人,是分糖时给同伴留一颗。”2019年,翠云小学附属幼儿园——和乐幼儿园开办,园长张凤至今仍记得叶云峰在新生家长会上说过的这句话。
多年来,幼儿园的活动叶云峰场场不落下,他会带着孩子们唱《歌唱祖国》,也会跟着老师们围坐一起做手工,还会陪伴帮助年轻教师攻克重大课题。“课题立项那天,他为我们由衷感到高兴。”张凤回忆道。
去年夏天,一场暴雨让幼儿园二楼平台的积水往教室渗漏,而孩子们正在室内午睡。58岁的叶云峰来到现场,看到被落叶淤泥堵塞的下水口,立马卷起裤腿,从窗户钻出,徒手抠挖堵塞物。“当时雨下得特别大,叶校的手指被碎玻璃划伤了。”张凤说,几分钟后,下水口被清掏疏通,叶云峰隔着窗户对老师们笑了笑,“放心,水退了,孩子们能睡安稳觉”。
▲叶云峰为困难学生发起爱心捐赠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叶云峰看来,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呵护,而他的关怀如春雨润物无声。2020年,二年级学生小斌遭遇意外火灾,全身烧伤面积达70%。了解这一情况,叶云峰立即发动全校师生为其捐款,并前往医院探望,为这个农民工家庭送去温暖和希望。
2023年,翠云小学毕业生乐乐不幸患上肾癌,叶云峰再次发出捐款倡议:“虽然乐乐现在不是我校的学生,但他是从翠小毕业的,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
▲小斌的家人送来锦旗。受访者供图
得知叶云峰去世的消息,小斌的妈妈毕晓艺感到错愕悲痛。毕晓艺记得,在儿子危难时刻,是叶云峰和翠云小学师生的关爱和鼓励,让孩子和家庭逐渐走出阴影,勇敢面对生活,“小斌现在已经小学毕业进入初中,这份恩情,我们一家人都永生难忘”。
师生的心理健康,同样被叶云峰放在心上。翠云小学1/3的生源来自进城务工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的孤独感、自卑感较强。“叶校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每学期都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翠云小学德育主任杜晓丽说,学校不仅建立心理咨询室,还与街道联动,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
在翠云小学人事干部方琴记忆中,叶云峰有一本绿色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生活情况。“他不定期会和我们谈谈心,聊聊最近的生活和工作。”方琴说,叶云峰既是指点迷津的长者,也是可以交心的朋友,8年的相处让她难以接受叶云峰的离去,“多希望这不是真的,叶校还在……”
以校为家
带病坚守一线的坚强“后盾”
严海燕是翠云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第一次见叶云峰,是2012年她从彭水县第一小学选调至翠云小学的一堂课。
“当时他悄悄来到我的课堂听课。”严海燕还记得,下课后,叶云峰对她说了三句话:“不愧是选调上来的老师。”“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希望你能更快融入翠小团队,带领一群人往前走。”
13年过去,严海燕至今想到这三句话,依然感动落泪。“一堂平常的课,叶校给了我高度认可,这对当初的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感同身受的还有数学教师洪晓丹。2023年9月,大学毕业的她来到翠云小学,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叶校得知我在找租房,还帮我打听寻找。”洪晓丹说,叶云峰对新人的照顾令她感动,而后她发现,这不仅是一名关心师生的校长,更是一名以身作则的教育工作者。
▲叶云峰与孩子们一起吃午餐。受访者供图
时常陪孩子们吃午餐,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坚持阅读并开展读书分享会,鼓励教师多阅读“充电”;对老师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宽容以待,并耐心分析和讲解;不把工作当作下达任务,而是和老师们共同做好教育这件事……虽然和叶云峰的相处仅有两年,但洪晓丹却觉得,人生第一份工作能遇见这样的坚强“后盾”,自己何其幸运。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叶云峰一直都是带病坚守岗位。2017年7月,叶云峰像往常暑期一样坚持留校,监督校园维修施工情况,一场突发脑溢血让他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9月刚开学不久,叶校就重返校园,我们都劝他多休息,他不听。”梅龙凯回忆说,那时,叶云峰连右手握笔的力量都没有,却仍然坚持白天工作,晚上去医院治疗,往往回到家已是深夜11点,而第二天早上8点又准时出现在学校。
▲叶云峰和老师们一起参加健身活动。受访者供图
随着年岁增长,叶云峰患高血压、糖尿病,但他仍不愿错过每一次与老师们的“并肩作战”。方琴还记得,去年5月,她和梅主任(梅龙凯)几个晚上加班至深夜十二点,而58岁的叶云峰也坚持陪同。
“我们都劝他早点回去休息,不要跟着熬夜,但他却说‘我留在这儿给你们当后勤保障,有问题也可以及时沟通嘛’。”方琴内心明白,叶校只是想为加班的老师们出出力、把把关,而这份陪伴让她深感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而不觉苦不觉累。
7月11日,方琴拨通叶云峰的电话,分享了自己孩子考取大学的好消息。她没有想到,这竟成了自己与叶云峰最后一次通话,5天后,叶云峰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
有人说,一个人的离去,并非消失于视野,而是融入了滋养他的土壤,化为更深沉的根基。叶云峰以心血浇灌的“和乐”之根,已深扎于翠云小学校园的每一寸土壤。
那本翻旧的绿色笔记,足球场上的奔跑呐喊,幼儿园门口的“早上好”,都在诉说着一位守望者如何将自己化作教育最深沉的根基——心扎进土里,花便开在了时间之外。
(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文中小斌、乐乐系化名)
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 操梅 | 编辑:周舒曼
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