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5日报道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8月15日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的最新研究表明,考试前进行9分钟高强度运动能显著改善小学生学业表现。该研究证实,考试前进行的短时体育锻炼可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专注度,为学校教育环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由埃里克·德罗莱特和珍妮弗·埃特尼尔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实验,对象为9至12岁的学生。参与者在课桌旁依次完成30秒高强度运动(包括深蹲、高抬腿、开合跳和箭步蹲),每组动作间隔30秒休息,整套运动耗时9分钟且无需特殊设备,适合在任何教室实施。
为评估干预效果,研究人员比较了考试前的三种状态:静坐休息、中等强度骑行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只有最后一种方式显著提升了学业成绩。完成高强度运动的儿童在KTEA-3阅读流畅度量表上平均提高8分,相当于排名从第50个百分位升至第70个百分位。这一提升在所有参与者中表现一致,不受年龄、体能或既往学业成绩影响。
研究还通过脑电图测量了“错误相关负波”,这是当人犯错时增强的一种神经信号,与注意力分散和错误过度关注相关。高强度运动后,学生该神经反应减弱,表明他们从错误中恢复和保持注意力的能力增强。德罗莱特指出:“间歇性运动降低了这种错误相关反应,可能转化为面对学业挑战时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研究者强调了这些发现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埃特尼尔表示:“这对正在课堂引入课间活动的教师具有重要启示,他们可能因此看到学生学业表现的提升。”德罗莱特补充:“运动后立即能监测到改善效果,因此最实际的应用是在阅读课、考试或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前进行运动,无需重新布置教室或额外空间。”
目前,许多学校已减少课间活动时间。相比先前研究要求的20分钟跑步机训练等不切实际的方案,该研究提供了简短、简单且适应学校现实的替代方案。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希望探索运动引发的大脑变化如何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和课堂行为。现有证据支持将课间活动纳入学校日程,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福祉的有效工具。
结构化短时体育运动正成为促进新一代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脑健康、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的宝贵资源。(编译/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