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智教育:从“摆烂”到“主动学”,家长只需做对这4件事
开心田螺
2025-09-08 16:48:50
0

“明明坐在书桌前,可半小时过去了,作业本上还是那几道题;提醒他专心学习,没一会儿就开始玩橡皮、翻漫画,甚至偷偷刷手机……”

提起孩子学习“摆烂”的状态,不少家长满是焦虑与无奈。

所谓“学习五分钟,‘摸鱼’两小时”,并非孩子故意对抗,背后往往藏着他们难以言说的困境。

想要帮孩子走出这种状态,家长需要先放下焦虑,读懂“摆烂”背后的信号,再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而非一味批评指责。

为什么孩子会陷入“摸鱼”循环?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拖沓、敷衍,第一反应是“孩子太懒了”“没有上进心”,但事实上,孩子的“摆烂”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当学习带来的压力、挫败感远超成就感时,他们便会用“不投入”的方式逃避伤害。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三类:

01学习难度与能力不匹配,陷入习得性无助

小学三年级的乐乐曾是家长口中的“乖孩子”,可自从接触英语后,他的学习状态急转直下:背单词总是记不住,课堂提问答不上来,几次小测成绩都不理想。

渐渐地,乐乐开始抵触英语学习,每次打开英语课本,要么发呆,要么借口“喝水”“上厕所”拖延时间。妈妈以为他是“偷懒”,批评了好几次,可乐乐的抵触情绪反而更重。

其实,乐乐的“摆烂”源于习得性无助——当他多次努力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比如记会单词、考出好成绩),便会产生“我怎么学都学不好”的绝望感,进而放弃尝试。

这种情况在孩子面临学习难度提升时尤为常见:比如小学到初中的学科增加、初中到高中的知识深度加深,若孩子没能及时跟上节奏,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就容易用“摆烂”逃避学习带来的挫败。

02学习动力缺失,找不到“为什么学”的意义

“我为什么要学数学?买菜又用不上函数!”“背历史有什么用?反正都已经过去了!”当孩子抛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家长只会敷衍“为了考大学”“为了将来有好工作”,可这些遥远的目标,对正处于具象思维阶段的孩子来说,根本无法转化为当下的学习动力。

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物质需求大多能被满足,他们更需要从学习中获得即时反馈”和内在价值感。比如解出一道难题的成就感、用英语和外国游客交流的自豪感、通过历史故事理解当下社会的通透感……若孩子长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只把学习当作完成家长和老师的任务,自然会缺乏主动投入的热情,进而用“摸鱼”“摆烂”消极应对。

03注意力被过度干扰,难以进入专注状态

现在的家庭环境中,干扰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太多:客厅里电视机的声音、家长刷短视频的笑声、频繁响起的手机消息提示音……这些碎片化的干扰,会不断打断孩子的学习节奏,让他们难以进入专注状态。

心理学中有个“注意力残留”理论:

当人从一项任务切换到另一项任务时,前一项任务的注意力会“残留”一段时间,导致后一项任务的效率降低。

比如孩子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家长喊“过来吃点水果”,等他回到书桌前,可能需要10分钟才能重新找回写作业的思路。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逐渐养成“边学边玩”的习惯,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学习,进而表现出“学习五分钟,摸鱼两小时”的状态。

四步打破“摸鱼”怪圈,重拾专注力

想要帮孩子走出“学习五分钟,摸鱼两小时”的困境,家长需要从“理解孩子”“搭建环境”“激发动力”三个维度入手,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而非强硬干预:

01用小目标+即时反馈,帮孩子重建信心

面对因习得性无助而摆烂的孩子,家长要做的不是逼孩子学,而是帮孩子赢——通过设置“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小目标,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逐步重建信心。

比如孩子数学成绩差,不要一开始就要求“下次考到90分”,可以先从“每天独立解对3道计算题”开始。当孩子完成目标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具体的肯定:

“今天这3道题你都做对了,尤其是最后一道题,步骤写得特别清晰,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这种具体的反馈,能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努力有结果”,进而愿意投入更多精力。随着小目标的不断达成,孩子会逐渐积累对学习的信心,慢慢摆脱“我学不好”的负面认知。

02用兴趣链接,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

想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关键是帮他们找到学习与自身兴趣的连接点,让学习从“任务”变成“探索的乐趣”。

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和他聊“游戏里的角色升级需要完成任务,学习其实也是一样,掌握一个知识点,就像给角色解锁了一个新技能”;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可以引导他“用漫画的形式记录历史故事,既能锻炼画画能力,又能记住知识点”;如果孩子喜欢大自然,可以带着他观察植物生长,顺便讲解“光合作用”“植物分类”等生物知识。

当学习与孩子的兴趣结合,他们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摸鱼”的情况自然会减少。

03打造无干扰学习环境,帮孩子培养专注力

想要孩子专注学习,首先要为他们打造一个无干扰的环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约定学习时间规则:比如每天19:00-20:30是学习时间,这段时间里,家长不看电视、不刷短视频,手机调至静音;孩子的书桌上只摆放当前需要用到的学习用品,漫画书、玩具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都收进抽屉里。

同时,家长要避免频繁打扰孩子:不要每隔10分钟就去送水果、问“要不要喝水”,可以在学习开始前问清楚孩子的需求,让他们一次性准备好。

当孩子能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学习,逐渐养成专注的习惯后,“学习五分钟,摸鱼两小时”的情况会明显改善。

04用榜样力量,让孩子主动向优秀靠近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家长下班后总是刷手机、追剧,却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孩子自然会觉得不公平,进而不愿意配合。

想要孩子爱上学习,家长可以先从自身做起:比如每天固定一个“家庭学习时间”,这段时间里,家长可以看书、学习新技能(比如学英语、练书法),孩子则完成自己的作业。当孩子看到家长在主动学习、不断进步,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常态,而非需要被迫完成的任务。

孩子从“摆烂”到“主动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学会放下焦虑——不要因为孩子一天的拖沓就否定他的努力,也不要因为一次的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就像种子发芽,有的需要阳光多一点,有的需要水分多一点。家长要做的,是读懂孩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土壤,而非用统一的标准去“催促”“打压”。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找到学习的信心与乐趣时,自然会告别“摆烂”,主动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毕竟,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逼孩子跑”,而是帮孩子找到“自己想跑”的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句容举办... 扬子晚报网9月7日讯(通讯员 曹慧 徐群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9月5日,句容崇明教育集团及凤凰城小...
兴智教育:从“摆烂”到“主动学... “明明坐在书桌前,可半小时过去了,作业本上还是那几道题;提醒他专心学习,没一会儿就开始玩橡皮、翻漫画...
2026年皖西学院专升本招生简... 2026年皖西学院专升本招生简章 一、根据教育部考试文件,学校通知如下。我校不进行辅导班。 二、报考...
2026中考作文:打造结构美文... #当代开学图鉴# 打造结构美文的关键——精彩开头与有力结尾 一、开头的核心要求与重要性 核心观点:开...
2025新教材统编版四年级语文... 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
“美国文凭对中企吸引力下降,不... 【文/观察者网 柳白】在特朗普政府收紧留学签证、大砍高校经费等一番折腾下,美国高校的“光环”正加速褪...
解压软泥玩具含有毒物质,你家孩... 近期,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购买的“解压”软泥类玩具,经常散发出刺鼻气味,导致孩子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
发现一个秘密:子女有这3种表现... 老话儿说得好:“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老祖宗留下的古话,道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子女的期待与寄托...
2026年湖北工程学院专升本招... 2026年湖北工程学院专升本招生简章 一、根据教育部考试文件,学校通知如下。我校不进行辅导班。 二、...
2025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 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