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还未消散,2025级新生正在奔赴各自的求学旅程。他们有人融入一场万人盛会,或是与百人知己结缘;有人的求学之路是家门前的漫步,有人却是山海外的远征。
值此开学季,小编梳理了超百所“双一流”高校2025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数据,以期为大家呈现今年的新生图景。
多所“双一流”,本研倒挂
从目前收集到的各“双一流”高校公开信息来看,今年本科新生中,河南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4所高校新生人数破万。
研究生新生中,则有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6所高校新生人数破万。
其中,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本科、研究生新生人数均破万,身为实力强劲的综合性大学,这2所高校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大学。
与“大而全”的万人体量形成鲜明对比,部分高校始终恪守“小而精”的办学特色。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人数均在500人左右,体现着其注重精英化培养的理念。
与此同时,在研究生持续扩招的当下,越来越多高校出现本研倒挂现象。
从不完全汇总来看,目前已有42所“双一流”高校2025级研究生招生规模超过本科生。
其中部分高校研究生新生数大幅超越本科,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数已达本科生的1.5倍以上。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新生数更是达到本科生的2倍以上。
本科新生生源地多为本省
高校在新生数据中往往会提及排列较前的生源地信息,在收集到提供生源地的60所“双一流”高校中,可以发现56所高校的生源地TOP1均为高校所在省份,其中有13所高校本省生源占比超50%。
广州医科大学的本省生源占比达到79.2%,这意味着,10个新生中就将遇到8个广东老乡。此外,还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本省生源占比超70%。
60所高校中,仅有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4所高校生源地TOP1不是高校所在地。
值得关注的是,这4所高校均为北京高校,而它们的生源地TOP1则分布于“山河四省”——山东、河南、河北。
作为缺乏优质高教资源的省份,今年,这四个省份的学子也将背起行囊,远离家乡,前往千万里外的大学,只为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研究生新生生源地更为多元
而在今年收集到的28所“双一流”研究生新生生源地中,仅有山东大学、福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5所高校本省生源占比超50%,且最高占比为61.21%。
研究生生源中,本省占比显著低于本科新生,生源地更为多元。这意味着,研究生的选择更多从地理位置开始转向,高校实力对于研究生有着更强大的吸引力。
巧合的是,生源地TOP1不是高校所在地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均为北京高校。
新的生活即将开启,祝2025级新生都能勇敢追梦,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