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期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石。一个拥有内在安全感的孩子,能够在面对恐惧和焦虑时展现出自信和勇气,更加自信、开朗、乐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相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会更加焦虑、敏感、消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
一、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1. 6 - 24个月的婴幼儿与父母的关系,决定其成年后的安全感。
2. 心理创伤也会造成不安全感。
二、日常可以采用的具体行动
(一)语言表达
有三句话如果能成为我们的口头禅,将有助于孩子形成坚实的内在安全堡垒。第一句是“我爱你,无论发生什么”,这句话传递的是无条件的爱。第二句是“我知道你能行”,这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和肯定。第三句是“你可以随时告诉我你的想法”,这句话建立了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
(二)具体行动
除了以上三句话,还有一些具体的行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1. 保持一致性:很多家庭除了父母,祖父母平时也在照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祖父母要尽量保持规则和反应的一致性。孩子需要稳定的环境来预测未来,这有助于他们感到安全。
2. 花时间在一起:哪怕再忙,父母也要尽量多陪陪孩子,比如下班后陪孩子看一本绘本、玩一会儿游戏,孩子睡前讲一个故事给他听。
3. 设立界限: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框架。
4. 鼓励自主性:允许孩子在自己的年龄和能力范围内做出选择,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和自我控制感。
5. 积极倾听:当孩子说话时,给予他们全神贯注的注意力,这表明他们的话语有价值,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被尊重。
6. 身体接触:适当的拥抱、亲吻和抚摸可以传递爱意,让孩子感到被爱和被保护。
孩子的安全感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用爱和正确的方法,为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在安全感,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勇敢、自信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