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走!我不要上幼儿园!”
“爸爸,你第一个来接我,一定要第一个!”
“老师,我想回家……呜呜呜……”
幼儿园开学第一周,校门口的“哭戏”比苦情剧中的内容还精彩。父母送娃的时候一边心疼得掉眼泪,一边焦虑到直跺脚:“这娃还要哭多久?什么时候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并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这个过程可能三两天,也可能一个月……父母能做的就是时刻做好准备。
不过有一点父母要知道: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闹,抗拒是正常情况。毕竟,他们从24小时黏着父母到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真的是人生第一个重大的挑战。这就相当于让一个成年人,突然去陌生的星球生活,换谁都得慌吧?
不过父母也不用太着急,孩子的适应期都是有规律的。只要父母掌握娃的适应期规律,那必扰能找到应对娃哭闹的方法。
适应期,通常分这三个阶段
孩子的适应能力不是一刀切,更像是爬楼梯一样,分阶段推进。
有一位资深的幼教从业者说:“刚入园的孩子,一般会经历3个阶段。大部分孩子在一个月内,就能顺利通关。”
第一阶段:激烈反抗期
这个阶段通常会持续一到三天。孩子会哭闹、拒绝进食、午睡困难,总是反复询问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突然离开了熟悉的家人和环境,他们产生了分离焦虑。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表达还不是特别利索,他们就用哭闹来表达“我需要安全感”。
第二个阶段:逐渐妥协期
从第四天一直持续到第二周。能明显看到,孩子的哭闹在慢慢减少,但他们还是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也会说不想上幼儿园,很多时候会黏着老师不撒手。
孩子很聪明,他们通过几天的幼儿园生活已经明白:上学是必然的,能做的就是接受上幼儿园这个现实。只不过,目前他们对新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信任。
第三阶段:基本适应期
从第二周到一个月之内。孩子已经开始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小朋友玩耍,回家也会愿意和父母分享在园里的小事情。
熬过了最初的分离焦虑,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完全熟悉了幼儿园的流程。在学校吃饭、睡觉、玩游戏,而且他们已经和老师、同学建立了情感连接,安全感逐渐回归。
当然,在这里还有做一个友情提示:每个孩子的节奏不同,要是自家娃适应能力慢一些,父母就多一点耐心鼓励。就算超过一个月还有哭闹、拒绝进食的现象也属于正常,等娃自己适应就好。
在孩子没有完全接纳幼儿园生活之前,父母不要再他们面前说任何幼儿园不好的话,也不要流露出焦虑、烦躁的情绪,会影响娃的适应能力。
父母做好三件事,让娃的适应速度翻倍
1、提前预演
每天晚上临睡前,看着孩子情绪比较好的时候,就跟他预演一下幼儿园的生活。
陪着他把幼儿园的流程都过一遍,这样孩子心中就没有那么惧怕。睡前,再顺便表扬一下他在幼儿园的表现,这样会大幅度增加娃的自信心,让他对第二天的幼儿园充满期待。
2、带“阿贝贝”
和幼儿园老师商量一下,给孩子带一件熟悉的物品,也就是所谓的“阿贝贝”。
有熟悉的玩偶、毯子或者妈妈的照片陪在身边,真的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这些物品在陌生环境中,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味道”,缓解他们内心的分离焦虑。这个方法,值得所有父母一试。
3、信任老师
既然选择把孩子送入幼儿园,那父母就要做到足够信任,和老师结成盟友。
作为孩子在幼儿园的“第二父母”,父母私底下要多跟老师沟通,最好能把自家孩子的性格、习惯都告知老师。这样,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能让娃更快地信任幼儿园。
写在最后: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所以他们有过激的行为、烦躁的情绪都有情可原。娃在慢慢地适应,那父母就别催了,给娃一些时间,让他们跟随内心慢慢去适应新环境。这个过程或许有些久,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