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只要考上了,就不愁毕业”“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这一观念正在被高校打破。
近日,天津城建大学依据《天津城建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决定对54名学生予以降级处理。这些本科生被降级的原因,是不及格课程所对应的学分累计超过上限。
而被降级多次的后果,便是退学。同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纺织工程学院通报,学院商品检验班的一名学生,因第三次及以上达到降级标准,拟对该同学作退学处理。
早在今年3月,华南理工大学也发布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本科生学业预警名单,决定给予全校共737名学生学业预警,给予134名学生学业预警并第一次降级试读,给予81名学生学业预警并再次降级试读。
接二连三的通知,“炸”出了一批又一批被降级、退学的本科生。本科生教育,愈发严格了!
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必须考量的要点。其中一个关键环节,便是确立大学生“严进严出”的淘汰机制。
2018年,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同样,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也指出,在被动应试教育之下,大多数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如果大学不建立有效的学生淘汰机制,高等教育就会成为一种低质量、低效率的制度安排。
纵观全球,保持一定的教育淘汰率是高水平大学的普遍做法。
美国《高等教育编年史记》(2009-2010)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美国,45%~65%的中学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但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率只有57.3%。另据《本科教育学生淘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介绍,欧洲大学学生的淘汰率普遍较高,英国大学学生的淘汰率为20%~30%,德国为30%,法国为50%。
回溯历史,本科阶段实行一定比例的学生淘汰,在我国教育史上一直存在。
《由西南联大的卓尔不群想到大学高淘汰率的必要性》一文写道:被美国学者易社强评价为“是世界教育史上一个奇迹”的西南联大,在极端简陋的教育环境和时代动荡中,却能培养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赵九章、朱光亚……除了苦读意识、优良的学术氛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南联大的高淘汰率。
“据报道,西南联大对学生质量严格把关,要求甚严。总计在联大受过教育的学生有8000人左右,而真正读到毕业的本科学生只有2000余人。以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申泮文所在的化学系来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实有43人,其中只有9人通读四年后毕业,而恰就在这9人中,出了2位院士。其他34人留级、退学、转系等。”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淘汰率过低。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一名讲师在2017年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大学本科的淘汰率普遍仅为1%左右,部分顶尖大学的学生淘汰率也不过5%。在这种“放水”环境下,大学校园逐渐变得虚浮。因此,本科生淘汰制愈发成为“必需”。
近年来,中央政策文件频出,足以可见我国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决心。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要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严格学业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
在政策指引下,我国高校教育逐渐形成了“学业预警——降级试读——退学”的阶梯式学业预警机制。其中,学业预警是学校针对可能或已经出现学习问题(如旷课过多、挂科频繁)的学生,通过警示、帮扶等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降级试读则是预警与退学之间的“中间地带”,若学生降级后依然未能达标,则面临被退学的处理。
每所高校针对预警、淘汰的学业管理规定,各有特点。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业预警与降级试读实施办法 (2020年修订)》,不及格学分累计超过15学分者,予以学业预警;第一次超过25学分者,予以降级试读一年;试读期满后,不及格学分累计再次超过25学分者,原则上应予以劝退。
还有高校本着从严治学的原则,建立了“本降专”的机制。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出台的《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普通本科生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而受到学籍警示处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可申请转入专科学习,达到专科毕业要求后,按专科毕业。
南京大学则倾向于引导不合格学生转入成人高等本科教育。《南京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业预警及帮扶管理办法》中提到:经多次预警、帮扶后,仍不能适应在校学习生活的,学校会引导其转入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等学习形式的成人高等本科教育。
高校刚柔并济的规定,一方面保障本科教育的基本质量,另一方面为那些不能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让学生“一个都不掉队”,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
不可否认,学业预警-淘汰制顺应了时代之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一制度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正常完成学业。
从高校管理角度看,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将“事后处理型”管理改革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从学业预警过程看,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将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提示、告知,发挥学生、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本科人才的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上一篇:2026宁波大学马理论考研资料(2009-2025年宁大627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828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研真题与答案+笔记题库)
下一篇:2026宁波大学翻译硕士MTI考研资料【2011-2024年宁大211翻硕英语357翻译基础448百科知识真题与答案+笔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