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季,正是学校“招兵买马”的时节,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与学校,都在陆续发布教师招聘公告或拟录取名单。不过,其中有一类,特别标注了,招录的教师都是员额教师。
什么是员额教师呢?
通俗来讲,就是没有公办学校的正式编制,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派遣至公立学校任教的老师。
这种用工方式也决定了,员额老师的流动性较大,学校一般只与其签订1年或3年的劳动合同。1年或3年以后,这个老师就又流动到下一个学校了。
目前员额制在全国各地区广泛推行,但与此同时,这一制度在社交媒体上一直备受争议。
对于学校来说,一年一签,每年都在大量地裁,又大量地招,非延续带班也影响教学质量;
对于受聘的老师们来说,今年教完,不知明年又在何方,待遇不如在编,评职称受限,难以构架长期职业路线。
员额制为何出现?又存在哪些问题?员额老师的“出路”究竟在哪儿?
近日,我们与几位员额老师聊了聊。
员额制,全称为“事业单位报备员额制”,是机关和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购买服务、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单位自主聘用,人员不纳入编制管理的一种用人机制。
最初,员额制主要应用于医疗与司法领域,比如员额法官、员额制乡村医生等。从2019年开始,江苏、河南、浙江、贵州等地就展开了教育领域对员额制的相关探索。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开信息,在其2019年发布的《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60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省编办和省教育厅积极鼓励各地探索新型幼儿园教师管理与保障模式,开展备案制、员额制等方式试点,规范编外教师的准入和管理,实行同工同酬或制订编外教师最低工资福利标准,统一支付。”
浙江省在2021年于公立医院、公办高校等事业单位推行报备员额制,并发布了《浙江省公办高校和公立医院报备员额管理办法》。并在权威解读中其中明确:报备员额不属于事业编制;报备员额人员在其薪酬待遇、社会保险、人事制度、稳定性上等所有方面都与事业编制人员一样,属于事业单位正式在编工作人员。
贵州省紧随其后,从2023年开始推行员额制,凯里市发布《贵州凯里市员额教师管理规定》
截自:凯里市人民政府官网
那么员额制到底怎么招聘教师,又如何管理?教师待遇如何?
我们比对了几个省市的员额教师管理办法,并与在编教师和合同制教师相对比,总结了几个特点:
一是事业编招聘程序。
根据某市员额教师管理办法,员额教师的招聘方式为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程序和办法选拔进入。
截自:某地政务服务网
从各市各地教育局发布的招聘公告来看,整个招聘流程大概包括:报名、资格审查,在开考比例不低于2:1的情况下,进行面试,面试通过后,公布成绩,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进入体检和考察环节,最后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这样来看,除了省去其他大部分事业单位会要求的笔试环节,整个招聘流程的确与事业单位的招聘程序无异。
二是合同制管理。
虽然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程序招录的,但员额教师最终是与用人单位,也就是学校或者教育部门指定的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合同制管理。
截自:某地政务服务网
那这样的管理办法,是否与合同制教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聘教师之间,没有区别吗?
合同制教师也称为临聘教师或者编外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进行录用与教育局签订聘用合同,也可以通过第三方人才公司或学校自行招聘。
两者对比,员额制的特点在于:待遇更优,有机会转编。
如果从老师们拿到手里的钱来比较,合同制教师不一定会比员额教师的少,一般可享受五险,但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情况因地区和学校而异,部分合同教师可能无法享受住房公积金;而后者在保证“五险一金”的情况下,部分地区还可能缴纳职业年金。
另外,合同制教师无法晋升,无法调动,但是员额教师被纳入中小学职称序列评审范围,还有转编机会。以某省会城市为例,根据当地规定,员额管理满三年的教师,有机会被聘用为在编教师。所以很多人也将员额制称为“准编制”。
截自:某地政务服务网
这么看来,员额制其实是介于在编与临聘之间的一种用人方式,比在编教师的聘用和管理方式更灵活,又比临聘教师更加稳定。其实,员额制推行的初衷,也是为了更灵活的管理。
员额制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编已满,但师资不足的问题。
比如贵州省教育厅在2023年9月发布的《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237号提案的答复》中提到,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职工编制缺口较大,无法通过挖潜增编、统筹调剂等方式满足用编需求的学段,推行“员额制”教师管理改革。
另外,就是为缓解教育部门编制管理滞后的情况。这种管理的滞后,意思就是教师编制的配备管理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变化。
所以,员额制作为一种灵活的教师聘用、退出机制,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短缺、不平衡的压力。
然而,员额制的灵活,也随之带来了稳定性问题。我们采访了几位目前在职或曾经在职的员额教师,在他们看来,员额制和合同制,现实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员额就是临聘,随时面临被解聘的风险。”西南某市的员额教师小李说道。去年,她受区教育局直聘,来到某区直属的小学任数学教师,合同签订的期限为一年。“虽然说是一年一签,但是否续签的决定权都在学校,我们只能尽力去争取表现好点。”
一般而言,区教育局直聘的员额教师是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教育局备案后实施员额制管理,但签订劳动合同是和学校。“所以要不要续签,还是校长说了算。”小李说道。在任的一年里,小李时常被“表现不好就不续签”的话驱动着,完成不少教学任务之外的活儿。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要说员额和合同制的区别,当然也是有的。在员额老师们眼中,他们在招聘时也是按照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程序和办法被选拔录用的,但稳定性却远远不如在正式的事业单位人员。
小陈就是那个被学校拒绝续签的前员额教师。
“暑假刚起假一周,我就被领导通知不续签了。”这对于小陈来说,可谓晴天霹雳。“当初也是按照事业单位的面试流程进去的,还调了档案、政审,整得多正式的,现在突然间说不续签了,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
从员额教师的续签规定来看,第一次签订合同,期限为1年,而后第二次续签为3年,第三次续签合同则默认终生。但小陈告诉我们,自己并非第一次与学校签订员额合同了,都是一年一签,并且到期不续也不会赔偿。“给不给赔偿,会不会帮你推荐去其他学校,都看校长。”
小西则是幸运被留下的一员。“之前两次签的都是一年,今年续签是3年,但是也没有多稳定吧。”毕竟到了第三次续签就是默认终生了,学校对此可能会有其他的考量。所以她认为,随着学生生源的变化,员额教师被裁是现状,也是趋势。
钱少,也是令不少员额教师无力坚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和在编老师同工同酬很难达到,反正我们这里是两套薪资体系,拿到手的终归要少些。”某市主城区一公办小学的员额教师谭老师说道。而俗话说:“老师要想工资过得去,职称就要上得去。”但是,员额教师的晋升却可能因为频繁更换用人单位而更加艰难。
所以转编,是老师们在“上岸”员额教师后,还要继续上的“岸”。
员额教师转编,有可能吗?
“这就是给你画的‘饼’,员额‘上岸’太难了。”虽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有转编的机会,但是评优转编如何量化?名额多少?有是否有细则?如果三年后学校又招聘了编制教师,转编又将遥遥无期。
既然期满转编无望,那么自行考编“上岸”,比如通过一年两次的教师公招以及事业单位D类联考,成为一些员额教师的“自救”。
但是通过教师公招和事业单位D类联考,对于非在职的人来说,都并非易事。员额教师每天在教学一线,承担着繁重教学与行政事务,想要“上岸”更是难上加难。
员额教师的出路,究竟在哪儿?
对此,我们采访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他表示,教师招聘因取消编制遇冷表明,取消教师编制实行员额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剥离了编制这个教师职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后,要思考如何提高教师职业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加强对“合同教师”的待遇、权利保障力度。
首先,需要明确学校必须同工同酬,保障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的平等待遇,甚至考虑到非在编教师没有编制,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做出“补偿”,以推进这一改革。
比如,有地方在推进“公参民”学校治理时,明确选择到民办学校放弃编制的教师可以获得更高的薪酬。另外,即便实行员额制,也不要把教师当作“临时工”,要坚持鼓励优秀教师终身从教的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各地要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做好编制核定工作,并制定小规模学校编制核定标准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寄宿制学校提供生活服务的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不得产生新的代课教师。
总体而言,取消教师编制实行员额制,还只是极少数地区的探索,因此需要十分谨慎,避免降低教师的地位。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取消新招聘教师编制是基于现实的考量。根据出生人口变化,未来六到七年,我国初高中教师会因适龄学生增加而紧缺,各地都要招聘一批新教师,2032年高中入学到达高峰,而随后,因出生人口减少,如果保持师生比不变,教师很快就会“多出来”。
先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多出来”,再是高中阶段教师“多出来”。这些“多出来”的教师怎么办?
熊丙奇认为,这是按师生比不变做出的预测,而如果提高师生比,降低班额,如把高中班额从50人降低到25—30人,教师根本就不会多出来。“大力推进小校、小班建设,提高学校建设标准、师生比,实行小班化教学,由此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他说。
上一篇:背影的回眸(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