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近期公布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新增自设二级学科5219个,交叉学科1017个。
针对目前产业结构和未来产业布局的考虑,本轮全国高校共计244个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被撤销,逐步暂缓相关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每轮关于学科设置方面的调整,实则都是为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做准备。因此,那些被逐步撤销的学科类别,说明其对应的产业有所萎缩,人才需求量有所减少。
从具体撤销的专业类别来看,小鱼老师发现以下的4个专业被高校集体调整,大家明年再报考时或许要更加谨慎。毕竟教育部已经行动,普通学生跟着国家走即可。
今年重点调整的4个专业
第一个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是教育部设置的一级学科,实则包含有多个若干细分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覆盖到工业体系的规划、预算、质量把控、供应链管理等整个过程。
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同样又偏向于宏观体系,所掌握的更多是宏观理论知识,且学习的技能包括信息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供应链优化等,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内容实不精。
目前大量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更多是往互联网方向发展,实则是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包括研究生阶段同样如此。如果单纯只是掌握自身专业的宏观知识,就业方面会较为困难。
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实用性正在严重下降,超过60%的学生都是往数据和计算机方向靠拢,所以该学科不宜再增加招生,否则将来本专业的学生就业都会困难。
第二个教育学专业。根据教育部统计的结果来看,目前部分综合性高校都纷纷申请撤销教育学学科,也是应对未来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
教育学专业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并不涉及到具体学科的知识学习,未来主要就业方向是国家的教育部门。
从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教育学专业最近这些年的平均就业率都低于70%,属于各地教育部门都提醒高校谨慎开设的专业,未来的就业趋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因此,面对可预见的就业困难局面,教育学专业未来肯定会大规模缩减,将来或许只会在部分师范类高校里面开设,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按照高校当初设置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环保部门等单位就业,属于未来朝阳产业,就业前景极为可观。
但当前中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迅速发展,包括各种污水处理厂或者环保企业都处于低端化阶段,并没有涌现出世界500强企业,且也没有进行大规模招聘。
而中国的理工类高校基本都开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都有天量毕业生供应,这样的结果导致供需结构矛盾变得异常突出,所以该专业成为高校集中优化的重点。
第四个公共事业类,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公共管理学属于文科体系里面极为重要的一环,但历年都是被列为红牌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主要研究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所以基本都是属于宏观理论知识,普通本科生只是接触到表面。只有真正读到名校博士,才有可能成为公共领域的研究专家或研究员。
根据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来看,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是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则就是考公和考编。如果没有成功上岸,则将会面临非常被动的就业局面。
最近五年,公共事业管理类成为全国高校集中优化的专业,即使是民办本科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成本很低,但考虑到就业问题,当前都陆续停止招生。
总体评价
全国各地高校对于专业结构的调整速度越来越快,集中优化大量低就业率专业就业率的同时,又开始有更多新兴专业,实则高校的专业总数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但是必须要提醒,部分高校新增加的专业同样具有迷惑性,有可能是为了追求社会热点,比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增设最多的专业竟然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
因此,这些大规模增设的专业,未来也有可能会出现毕业生过剩,将来也有可能会被优化,所以大家同样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