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上册)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为此,我们找到了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新教材电子书教材的全部内容,以高清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文库”回复:“电子课本”
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上册) 新教材电子课本在线阅读(此为截图版,获取是高清版)













小学阶段培养英语思维的核心是 “减少中文翻译环节,让孩子用英语直接理解和表达”,重点不在 “复杂语法”,而在建立 “英语语境与事物、场景的直接联系”,以下是可落地的方法:
一、输入:用 “沉浸式听读” 替代 “逐句翻译”,建立英语与场景的直接关联
英语思维的第一步是 “看到 / 听到英语,直接想到对应的事物或场景,而不是先翻译成中文”,这需要通过大量 “无翻译的听读” 实现。
- 听:选 “可理解的材料”,听的时候不纠结 “每个词都懂”
- 低年级(1-2 年级):听英文儿歌、动画片段(如《Peppa Pig》前几季,语速慢、画面与台词匹配),听的时候让孩子 “看画面 + 听声音”,比如听到 “muddy puddle”,同时看到佩奇踩泥坑的画面,直接把 “muddy puddle” 和 “泥坑” 这个场景绑定,不用刻意翻译 “muddy 是泥泞的,puddle 是水坑”。
- 中高年级(3-6 年级):听课本对话、简短英文故事(如《牛津树》音频),听的时候让孩子 “抓关键信息”,比如听 “Tom goes to school by bus. He has a math class in the morning.”,直接理解 “Tom 坐公交上学,早上有数学课”,不用逐句翻译成中文再理解。
- 读:从 “图文结合” 的材料入手,用画面辅助理解英文
- 低年级读 “无字或少字绘本”(如《Goodnight Moon》),通过画面理解 “Goodnight room. Goodnight moon.” 是 “跟房间、月亮说晚安”,不用逐词查意思;
- 中高年级读 “分级读物”(如《书虫・入门级》),遇到不认识的词先看上下文和插图猜意思,比如读到 “She picked a red berry from the bush.”,结合插图里 “女孩从灌木上摘红色小果子”,直接猜 “berry 是果子,bush 是灌木”,而不是立刻查字典翻译成中文。
二、输出:用 “简单表达” 替代 “完美句子”,鼓励 “用英语说 / 写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英语思维的关键是 “敢用英语输出,哪怕句子不完整、有小错误”,核心是让孩子觉得 “英语是表达的工具,不是需要‘翻译正确’的任务”。
- 说:从 “单词 / 短语” 开始,不强迫 “说完整句子”
- 日常场景中,鼓励孩子用英语说 “单个词或短短语”,比如看到苹果,直接说 “apple”,而不是 “这是苹果,英文是 apple”;想吃面包,说 “Bread, please.”,不用纠结 “我想吃面包” 的完整翻译(I want to eat bread.)。
- 中高年级可以玩 “英语接龙” 游戏,比如你说 “I like”,孩子接 “cats”(哪怕只接一个词),或你说 “It’s raining.”,孩子接 “Take an umbrella.”(用简单短语回应),重点是 “用英语延续话题”,而不是 “说正确的长句子”。
- 写:从 “画图 + 单词 / 短句” 开始,不追求 “语法正确”
- 低年级让孩子 “画场景 + 写英语单词”,比如画 “自己在公园玩”,旁边写 “park”“play”“sun”;
- 中高年级让孩子 “写简单句子”,比如写 “周末做的事”,可以写 “I went to the zoo. I saw a panda. It was cute.”,哪怕句子短、没有复杂语法,只要能表达 “去动物园、看到熊猫、觉得可爱” 的意思,就是在锻炼英语思维 —— 用英语直接记录想法,而不是先写中文再翻译。
三、语境:把 “英语融入生活小事”,让孩子觉得 “英语有用、自然”
英语思维不是靠 “刻意练习”,而是靠 “频繁在生活中用英语”,让孩子觉得 “英语和中文一样,都是用来沟通、描述生活的语言”。
- 固定 “英语小场景”,让英语成为 “生活习惯”
- 每天设定 10 分钟 “英语时间”:比如早餐时问孩子 “What’s on your plate? Egg or toast?”(你盘子里有什么?鸡蛋还是吐司?),孩子用英语或中英混合回答都可以;
- 玩玩具时用英语互动:比如玩积木时说 “Let’s build a big house. This is the door.”(我们搭个大房子吧,这是门),不用解释每个词,孩子会结合动作理解。
- 用 “英语游戏” 替代 “刻意练习”,降低 “输出压力”
- 玩 “猜东西” 游戏:你描述物品特征,让孩子用英语猜,比如 “You can write with it. It’s long. What is it?”(你能用它写字,它很长,是什么?),孩子猜 “Pen!”;
- 玩 “角色扮演”:模拟 “超市购物”,你当收银员说 “Can I help you?”,孩子当顾客说 “I want a candy.”,哪怕只有简单对话,也是在 “用英语解决问题”,培养 “用英语思考场景” 的习惯。
四、避坑:这些做法会阻碍英语思维,别踩雷
- 不强迫 “逐句翻译”:比如孩子说 “I like apple.”,不要纠正 “应该说 an apple,中文是‘我喜欢苹果’”,重点是 “孩子用英语表达了想法”,小错误可以慢慢改,先保护 “用英语输出的意愿”;
- 不 “用中文教英语语法”:比如不跟低年级孩子说 “‘I am’后面加动词 ing 表示正在做的事”,而是直接说 “I am eating. Look! I am eating an apple.”(边说边做吃苹果的动作),让孩子通过 “场景 + 例句” 感受语法,而不是记中文语法规则;
- 不追求 “速成”:英语思维需要 1-2 年的持续积累,不要期待孩子学几个月就能 “无障碍用英语思考”,重点是每天坚持 “无翻译的听读、简单的输出”,慢慢形成习惯。
总结:小学阶段培养英语思维,关键是 “减少中文中介,让英语与生活场景、想法直接挂钩”,每天花 15 分钟做 “听简单材料、说单词 / 短句、玩英语小游戏”,孩子会慢慢觉得 “英语是自然的表达工具”,而不是需要 “翻译的学科”。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 **“小学英语日常场景表达清单”**,比如 “吃饭、玩玩具、出门” 等场景的简单英语对话,方便你在生活中直接和孩子用英语互动,不用再想 “怎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