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成都教育对外开放步入新局面
开心田螺
2025-10-18 02:09:49
0

成都市作为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人文交流互鉴。在实验区一期建设中,成都成功构建了理念机制、智库建设、特色课程、教师队伍等系统化成果,并创新推出“双主体4+2”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成都经验”。经过多年的耕耘和建设,成都市中外人文交流实验区建设步入以“深化合作、全域联动”为特征的二期新阶段。

为深入推进二期建设,精准赋能项目学校,10月14日至15日,“中外人文交流成都教育实验区专家工作组集中调研指导会”在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通过高位引领与实地把脉,推动第二批87所项目学校明晰建设内涵、优化实施路径,进一步夯实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学校基础。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成都市教育局相关领导,以及陈如平、马燕生等12位来自全国的顶尖教育专家齐聚蓉城。87所第二批项目学校的分管校领导及负责人共计150余人参会,大家齐聚一堂,共绘成都教育开放新蓝图。

高位引领

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并重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二处处长陈滔伟作专题发言,从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部署等国家战略层面解读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初衷、进展情况、实施重点与未来展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教授以《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的几点建议》为题作了主旨报告,就目前国内中外人文交流建设工作进行了细微盘点,报告深入浅出、立意高远、内容翔实,既有对项目学校内涵价值的深刻阐释,又有对实施路径的系统构建,为项目学校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专业指引。

专家解读环节,三位资深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了真知灼见。

驻欧盟使团前教育文化参赞马燕生专家凭借其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深入解读项目学校建设计划的政策框架与实施要领,为参会代表拓展了视野。

深耕基础教育一线的袁秀菊教授,将重心聚焦在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学校项目实施的落地上,通过生动案例剖析,为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原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主任李全,立足成都本土语境,针对区域推进难点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成都方案。

三位专家的多元视角与精准点拨,为推进项目学校建设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精准把脉

经验汇报与实地调研

本次会议秉承“理论引领、实地把脉、互动研讨、精准赋能”的原则,在经验汇报环节,首批优秀项目学校代表成都市树德小学肖凯校长分享了基层实践的鲜活经验与真实困惑。

崇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张志敏主任则从区域统筹角度,阐述了整体推进的策略与思考。与会学校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研讨中凝聚共识。

本次推进会中

安排了实地调研与分组指导活动

12位专家工作组分为六个小组

深入第二批项目学校进行现场调研

成都市红牌楼小学

第一组专家组成员陈如平和乐勇,在成都市红牌楼小学实地调研了学校基于十余年国际理解教育积淀形成的中华文化育人特色。该校通过学生双语讲解、经典诵读、书法篆刻、太极表演、川剧变脸等多元文化体验活动,系统构建“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中外人文交流实践路径。近年来,学校持续拓展国际友好合作,并于今年9月与马来西亚学校签约,进一步夯实人文交流基础,展现出传统文化与国际视野相融合的育人特色。

成都英华学校

第二组专家组成员马燕生和吴颖惠,在成都英华学校实地调研了其中加共建背景下的“华·桥”国际理解课程建设成果。该校以“Bridge素养”为内核,构建起贯通中小的课程体系,挂牌“成都-渥太华青少年人文交流中心”,开发低碳主题合作课程,并在各类跨文化赛事中屡获殊荣,充分展现了项目学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扎实根基与特色路径。

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

第三组专家组成员袁秀菊和谢春风,在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调研了学校以“节气+”课程为核心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该校立足书院文化底蕴,构建“三有”课程体系,通过“观-种-食-玩”的实施路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学生制作的《“元·四时”天气预报》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30万,文创作品亮相“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展现了学校在文化传承与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创新成果。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

第四组专家组成员余新和常永才,在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深入了解了学校以“大同文化”为根基构建的“四位一体”中外人文交流实践体系。该校通过强化国家课程渗透、拓展创雅课程引领、深化主题实践体验、融通校园文化浸润等路径,系统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落地,形成了文化引领、课程支撑、活动深化的特色发展模式。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

第五组专家组成员李全和陈卫东,在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调研了学校以“适融”理念为核心构建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该校通过“三类课程、三种师资、三个阶梯”的系统设计,依托学生主讲课程展、跨文化理解课程实践等特色载体,形成了课程赋能、师生共育的中外人文交流实施路径。学校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培养文化理解力、开发地域特色课程等发展方向,展现了外语学校在融通中外、育人赋能方面的创新探索。

第六组专家组成员熊梅和雷莉在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组织调研。熊梅、雷莉专家组深入了解了各学校在国际理解教师培养、人文交流活动矩阵、本土特色课程挖掘等方面的积极思考与探索实践。同时针对各学校在特色校建设方面面临的困境与疑惑。

通过实地察看校园环境

观摩特色课程与主题活动

与87所项目学校负责人开展面对面座谈

专家们直观地了解了各校的

资源优势、特色基础与现实困境

并提供了“一校一策”的

个性化点评与深化建议

这种“既看病又开方”的精准指导

获得了学校的一致好评

闭门研讨

聚焦实验区纵深发展与方案优化

在完成首日集中推进与实地调研后,会议于10月15日上午举行专家闭门研讨。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就实验区阶段成果进行了系统汇报并梳理了实验区二期构想。

汇报指出,实验区在一期建设中构建了“四大平台”,形成“双主体4+2”课程体系,开发覆盖全学段的国际理解教育学本及“熊猫走世界”天府文化课程,累计影响海内外师生超60万人次。

关于二期建设与推进方面,实验区将围绕“三维四阶”的育人模式进行构建,在课程、教师与项目三大维度系统推进。在资源共享层面,将着力加强教育对外交流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优质师资与课程辐射更广区域,尤其关注农村学校,为更多孩子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在项目层面,实施“1+1+1”机制,强化育人闭环与区域协同,建设“成都人文交流云平台”,探索AI赋能新场景。

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深化实验区建设、如何科学规划实施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在课程文化认知图谱构建、教师跨文化能力标准研制、项目育人成效评估、智慧交流场景应用等方面提出多项战略性建议。

体系化推进

构建育人新范式

面对二期建设的新要求,成都市在会议中系统提出了以“双主体4+2课程体系”为核心载体、“三维四阶”为实施模式的育人新范式。

“双主体”指课程同时服务于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两大群体。

“4+2”指面向中国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四大模块(专门课程、主题活动、学科融合、国外研学),与面向外国学生的“熊猫走世界”课程、中外共享共建课程两大支柱。

该体系旨在搭建一座促进中外青少年交流互鉴的“课程高架桥”。在此基础上的“三维四阶”模式,则以课程、教师、项目为“三维”支撑,通过“四阶递进”实现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有序落地,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从活动形式走向育人内涵。

成果与展望

从“自发探索”走向“自觉建设”

本次推进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成都市第二批87所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学校建设全面启动,项目覆盖国际友好学校结对子、互联网+人文交流、多语种外语学习、国际友好学校中文教学支持、人文素养提升、国际理解教育、中外课程共建共享等七大方向。

据了解,为系统支持学校发展,成都市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成都市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学校发展指引》。该指引将作为学校项目实施的“导航仪”和“工具箱”,推动建设工作从“自发探索”升维至“自觉建设”。此外,《一期学校建设成果集》《“熊猫走世界”案例集》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理解教育优秀案例等一系列成果也即将发布,将为项目学校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金秋蓉城

这场融通中外的教育盛会

不仅是一次阶段性的工作部署

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集体启航

在国家级专家团队的智慧引领下

成都教育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

更系统的课程体系

和更专业的教师队伍

稳步迈向“体系化、课程化、育人化”的

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为培育兼具

家国情怀与全球竞争力的时代新人

持续贡献着成都智慧与成都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市教育学会举办“十四五”教...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10月18日,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展示...
航天基地“名师+”教学成果展暨...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0月15日,航天基地“名师+”教学...
格局打开!从“国内一流”到“世...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提出对大学章程作出以下修改:序言部分“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医科大学”...
成都比较好的英国留学中介 成都比较好的英国留学中介 一、如何找留学中介 选择留学中介是留学准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
“你凭什么偷看我手机?”家长是... “你凭什么偷看我手机?” “我是你妈,看看你手机怎么了?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楼上又传来了争吵声,数...
严师被撤:是保护老师,还是教育...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平衡对学生的管理与保护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最近,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引起了...
孩子厌学和自驱力差,多半是因为... 作者:香克斯 家人们,是不是常常纳闷,为什么自家孩子一提到学习就愁眉苦脸,完全没有主动学习的劲儿? ...
国考年龄放宽至38岁?别着急备... 2026 年国考公告一出来,“本科 38 岁可考、应届硕博放宽到 43 岁” 的消息,让不少被 35...
宁洱:百年普中,如何做好民族团... 宁洱县普洱中学迄今已有123年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立...
班主任与学生有效沟通的6个密码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传递。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 王小玲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